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俄罗斯研究中心专家张晓东译著《雕刻时光》召开新书发布会
发布时间:2016-05-30     浏览次数:

2016年5月16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专家张晓东翻译的《雕刻时光》中文版召开了新书发布会。该书的出版引起了文艺界,电影界的广泛关注,发布会现场还展开了一系列关于电影本质与电影教育的讨论。

电影大师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电影理论著作《雕刻时光》在社会上有着巨大影响力,堪称电影爱好者的“圣经”,在世界电影史上有着无与伦比的分量。相比13年前台湾译者从英文转译成中文的旧版,此次《雕刻时光》由俄语直译,变化很大,更接近于俄文原著的风貌。

张晓东老师在现场介绍,以往大众对塔可夫斯基的认知有所偏差。实际上,塔可夫斯基有深厚的文学修养,他的文字非常接近托尔斯泰,非常朴实、朴素、自然、平实,没有矫揉造作,没有故作缥缈。然而塔可夫斯基有自己独特的诗意,因为他的精神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极为相似的,是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他的诗意是和高晓松之流的“诗和远方”是截然相反的。

发布会特邀嘉宾、著名电影理论家、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锦华提到,在塔可夫斯基、伯格曼、费里尼、安东里奥尼时代的观众是弥足珍贵的,“那帮观众知道自己不光是花钱买乐的,而是去学习的、去跟艺术相遇的,跟进入歌剧院、博物馆、图书馆是一样的状态和心情。另外,那个时候人们相信电影,相信电影不光是艺术,也塑造着我们的社会和未来。”

两位嘉宾都认为,所谓电影教育,并非高校电影系培养从业人员的专业教育,而是一个丰富而多元的电影生态、一个让观众通过观影形成自己对于电影美学认识的文化环境。发布会上,十余家主流媒体记者和电影爱好者与嘉宾展开了热烈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