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治学·修身”系列讲座第七场之生态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6-12-28     浏览次数:

2016年12月26日上午十点,北师大外文学院邀请到黄国文教授,就目前的热门话题——生态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作了一场精彩的前沿学术讲座,吸引到了外文学院的教师、本硕博学生和访问学者,全体座无虚席。本次讲座由我院于晖教授担任主持,苗兴伟教授、翟东娜教授、孙迎晖教授、岳颖博士、钱小芳博士出席并聆听了讲座。


黄国文,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农业大学生态语言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外研”讲席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学校的兼职教师。


生态语言学是一个有生态学和语言学结合而形成的交叉学科,是最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兴的语言学分支。它的任务是通过研究语言的生态因素和语言与生态的关系,解释语言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本次讲座从生态语言学的现状谈起,黄国文教授指出,在现阶段的生态语言学研究中,主要存在着两种路径。第一种是豪根模式——将语言和言语社团与生物和生态环境类比,关注语言的多样性,尤其是对濒危语言的保护和抢救。第二种路径是韩礼德模式——强调语言在各种生态问题中的作用,突出语言学家的社会责任。在理清了基本研究范式之后,黄国文教授基于韩礼德模式,对生态语言学的理论发展进行了梳理,并进一步结合中国国情进一步提出了语言中的生态哲学观。从银行小票上的文字说明到每项政策的宣传,无不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建构。


讲座最后,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如生态语言学和语言生态学的分野、生态语言学对社会产生正面影响的途径等一系列问题。对此,黄国文教授用生动贴切的例子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讲解,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生态语言学是目前国内语言学领域的前沿话题,本次讲座向大家介绍了其兴起和发展,为同学们研究语言学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