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9日,俄文支部参观了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十月革命100周年纪念展。支部除了二人因有紧急公务未到场外,全部到齐,还吸引了党外人士一人参加。作为俄语人,参观这样的展览每个人都感慨万分,尤其是今天——距离苏联解体也已经有26年之久了。有关100年前那场轰动世界也改变了世界大格局的伟大社会主义革命的记忆,被呈现在眼前的一张张图片、绘画原作和伟人生前遗留下来的实物,一一唤醒。我们保存在记忆里的储备,被一一激发出来。实话说,这里陈列的每张图片和绘画,我们早已从影视作品里、各种展览会、历史教科书里见到过,有过鲜活的印象,但此时看到原作,依然令人感到心情激动而又复杂。我们当年在参政院广场的徘徊踟蹰,在冬宫参观逮捕临时政府的那个会议厅,我们在列宁生日那天参观列宁在拉兹利夫湖畔的故居博物馆(列宁写作《国家与革命》的地方)……等等场景,油然浮上脑际。也是凑巧,昨天刚刚作为点评人参加了黄会林教授与莫斯科大学柳德米拉教授的对话。而柳德米拉的讲话,对十月革命极力加以赞扬和肯定。她指出:按照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于“异化劳动”的分析,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工人劳动生产的产品越多,其作为劳动力的价格就越低:劳动成为工人的对立物。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之所以一再强调要人民当家做主,就是要克服异化劳动,让人民成为历史和文化的创造者和主体。在今天的俄罗斯,怀旧即对苏联的怀旧和思念,成为影响非常广泛的思潮之一。有人就说:一件东西当你拥有它时,往往不懂得珍惜,只有失去它时,才倍感它的可贵。参观这样一个展览,让我们有了一个把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契机,让我们浮想联翩,想到了过去,现在,还有未来。也许,在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道路上,我们还需要不时地重温十月革命成果和马克思的思想,以激励我们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