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动态
北京师范大学“日语专业成立50周年系列讲座”第七期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2-11-24
浏览次数:
2022年11月16日晚,澳门大学历史系林少阳教授以“现代文学之终结?——柄谷行人的设问,以及‘文’之‘学’的视角”为题目,作了一场精彩的线上讲座。本场讲座的主持人是日文系王志松教授,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陈言研究员担任讲座的与谈人。
林少阳教授讲座的内容是沿着柄谷行人的“文学终结论”展开的。首先,林少阳教授在指出了国语与国民国家形成关系的基础上,说明了以小说为中心的“文学”为何已成为过去,并从思想史的角度阐述了这一“文学”概念是现代性的产物。针对以往的“文学”概念,林少阳教授主张应采用一个广义的“文学”或广义的“史学”概念来理解相关问题。同时,林少阳教授通过解读章太炎和夏目漱石的现代“文学”概念、阐释现代媒体与“文学”的关系等。
在此基础上,林少阳教授指出,“文学”是“彰往开来之学”,它正以各种网络文字、图像、影视作品等等崭新的形式,在新的时代焕发生机;当然,小说作为文学的一部分也将永远存在下去;同时,肯定了文学在我们想象未来、走向未来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随后,陈言研究员对本次讲座作了总结与回顾,并通过更为通俗化的表述解读了本次讲座的中心内容。此外,陈言研究员也与林少阳教授针对柄谷行人理论的局限性、对“文”的理解等问题展开了交流与讨论。
在互动环节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高华鑫老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汤拥华教授以及云南大学的段从学教授等学者,先后从历史革命与文学、电影与象形文字的联系、汉字的迷恋与“文”的新释义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与感悟。
最后,王志松教授从林少阳教授讲座的当下意义、文学研究的新课题等方面总结了讲座内容。本次讲座吸引了300多名的国内外高校师生及相关研究者参加。(日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