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5月10日下午,由王蔷教授主持的“外文学院学者工作坊”举行了第一次活动,拉开了工作坊的帷幕。外文学院的陈则航老师、钱小芳老师、孙晓慧老师以及在读博士生和硕士生参加了本次讲座活动。活动邀请了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知名学者Icy Lee教授与香港教育大学的袁睿博士与北师大的老师和学生进行学术交流。
Icy Lee教授作了题为“EFLWriting Teacher Education for the Future: Lessons from the Past, Visions forthe Future”的学术报告。她指出写作在香港的英语教学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英语教师批改学生作文付出的大量辛苦工作与学生写作水平不理想之间存在矛盾。英语写作教师在身份认同方面也存在问题——甚至有老师自嘲自己是“批改作文的机器”,这反映出针对英语写作教师的培训也未得到足够重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她分享了自己的建议与实践经验。首先,应该拓展教师在写作以及写作教学方面的视野,帮助教师认识到写作是一个复杂的任务;其次,鼓励教师开展活动与学生分担写作任务与责任,如,同伴互评、制定写作目标以及反思写作等;再次,帮助教师认同其作为写作教师的身份,鼓励他们开展创新以及反思性实践,帮助他们建立学习共同体。同时,Icy Lee教授分享了她在教授写作课程的一些经验。其中,让学生通过“digitalstory”进行写作的做法让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最后,她指出,在21世纪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评价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通过课堂写作评价促进学生学习,并提高教学效果。
袁睿博士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得其硕士学位,师从王蔷教授。后于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先就职于香港教育大学。他这次报告的题目是“Promoting Pre-service Language Teachers’ Reflective Learning andIdentity Development: An Integrated Approach”。该研究主要探讨职前教师在课程中如何通过反思实践建构自己的身份。他的研究思路十分清晰,在厘清了一些有关“identity”(身份)的概念之后,通过一个学生的案例介绍了自己是如何一步一步开展研究的。他就研究发现也进行了深入透彻的讨论。
袁睿博士虽年纪较轻,却是一个高产的学者。在攻读博士与工作的几年间,他在SSCI期刊上发表了近20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所以在今天的交流中,他还与研究生和博士生分享了自己在论文写作与发表中的经验:要不断的写作,做一个笔耕不辍的学者,同时,也要不断修改,坚持投稿。
学术报告结束后,工作坊的全体成员还与二位学者就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进行了深入交流,并探讨了未来可能的合作模式。工作坊成员表示,本次活动收获颇丰,大家决定从目前收集到的大量数据入手,思索基于这些数据可能开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