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4月23日上午8:50,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所合作的“学科能力改进项目”试讲活动成功开展。在集体备课、说课指导和文字反馈后,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的两位改进老师葛俊祎老师和范丽莉老师对各自的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和润色,并进行试讲课展示。我所王蔷教授赴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观摩试讲课、评课并就相关课堂教学问题与老师们进行探讨。
葛俊祎老师展示的是一节阅读课,内容为外研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模块二的第二单元They have seen the Pyramids。在40分钟的课程中,葛老师先让学生思考自己的旅行经历,然后预测文本内容,接着通读全文核实预测,并进一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获取文本细节信息,最后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从主人公身上得到的启示,并以主人公的身份进行角色扮演。经过前期说课和三轮教学设计的修改,葛老师逐渐重视课堂上的学习理解环节,也更加突出学生对文本主题意义的探索,逐步有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范丽莉老师展示了一节读写课的第一课时,选取的文本是外研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模块七的第二单元Fill out form and come to learn English in Los Angeles。经过专家的几次反馈,范老师的课逻辑更加清晰,也逐渐有了“放手”的意识,通过提出上位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语篇的结构和语言特色,旨在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试讲结束后,我所王蔷教授对二位改进教师进行长达一个半小时的评课指导与讨论。首先王教授就二位教师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简单梳理,包括:不够关注学生主体、学生的内化不够、缺乏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等。之后,王教授对二位教师进行逐一点评和指导。
对于葛俊祎老师,王教授耐心梳理了其教学设计中的每一个活动,指出教师要抓住文本主线,每个活动间要建立逻辑关联;强调导入部分要直接,建议葛老师从标题入手,让学生讨论此篇文章会涉及哪些内容,然后再令学生读文章,讨论出其主要内容。对于范丽莉老师,王教授指出教师不要只关注“教”,还要关注学生的“学”,要观察学生的学习是否发生,不能只考虑将自己备课的内容全部灌输给学生。
本次试讲在专家与改进老师们的热烈交流中进入尾声。听了专家们的细致指导,两位改进老师感到茅塞顿开,对教学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相信改进老师们会带着专家们的宝贵建议继续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也期待她们下次更加精彩的试讲!
撰稿人:孙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