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纪念伟大的语言学家韩礼德先生,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举办系列“功能语言学京师讲坛”,邀请海内外在功能语言学界获得杰出成就的学者,传播功能语言学的思想,探讨功能语言学前沿话题和最新研究发展,推动中国的功能语言学研究走向世界。
京师讲坛先后已邀请北京大学的胡壮麟先生、香港理工大学的Matthiessen教授、华南农业大学黄国文教授,悉尼大学Martin院士,悉尼大学Karl Maton教授,东安格利亚大学Ken Hyland教授等知名学者。本次讲坛外文学院邀请到清华大学的封宗信教授,10月7日下午,封教授来到学院为我们带来功能语言学京师讲坛(第二十讲)。苗兴伟教授、王德亮教授出席本次讲座并致辞,于晖教授主持本次讲座。
本次讲座的主题是“功能语言学与生成语言学的对立与融合”。封教授结合自身理论研究以及求学经历对两大语言学流派间的沟通对话进行了细致且深入的探讨。首先,封教授讨论了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的对立和互补,指出两个流派并不针锋相对,然而两个学派之间的交流相对欠缺。Halliday在诸多文献中对Chomsky的研究给予高度评价,而Newmeyer是生成学派中为数不多关注和评价功能语法的学者,且并未涉及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而后,封教授讨论Halliday思想中的“生成立场”和Chomsky思想中的“功能立场”,进一步佐证两个流派之间存在交织与融合。
最后,对比Chomsky和Halliday在语言学界的影响力,封教授呼吁系统功能学派的学者作出以下努力:与生成学派及其他流派加强对话,促进理论融合和学科融合,进一步阐明研究指向和研究重点;展现语言作为社会符号的效力以及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适用语言学的作用;认识到功能学派和生成学派的理论都并非十全十美,因此在进行实际语言探索时,要采用批判、发展、以及包容的眼光,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理论。
讲座结束后封教授针对听众提出的流派融合以及发展前景等问题给出深刻而详细的回应。封教授的讲授细致入微、鞭辟入里、同时也妙趣横生,参会老师和同学们都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