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第六届高校日语课堂教学研讨会暨文学教学工作坊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21-11-09     浏览次数:

 2021116日至7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日语教育教学研究所主办、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协办的第六届高校日语课堂教学研讨会暨文学教学工作坊在线举办。

 自2009年首届高校日语课堂教学研讨会暨教学工作坊以来,本次研讨会暨工作坊实现了四个首次:首次在线举办,首次由北师大外文学院日文系的教师承担全部的主旨报告、示范说课,首次由北师大外文学院日文系的教师承担全部说课的点评,首次参会人数突破百人(此前线下的会议,均设计为小规模的60人以内。本次改为线上后,听取首日上午的主旨讲演和示范说课的在线人数最高达200人,听取次日说课及点评环节的在线人数最高逾90人)。

 2009年首届研讨会和工作坊巧遇北京的第一场雪,本届研讨会举办期间再遇北京的第一场雪。

 为保证工作坊的顺利进行,115日晚上会议筹备组的老师与承担三个工作坊分组的主持人召开了线上的工作会议。

 116日上午8:50研讨会正式开始。首先播放了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日语教育教学研究所成立12周年纪念视频,展示了前五届的合影、主旨报告、工作坊讨论、海报展示、点评等多个环节的图片。随后,通过文字或视频的方式,展示了12年以来一直关心、支持、帮助研究所成长、发展的专家、学者、各界人士的代表给研究所发来的祝词,其中包括:

 日本埼玉大学的小出庆一教授,东京学艺大学的谷部弘子教授,东亚大学的赤木弥生教授,卡西欧(中国)贸易有限公司前社长吉田修作先生,教育部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专业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修刚教授,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的赵华敏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前会长徐一平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原副主任曹大峰教授。(贺词详见附件或点击https://pan.baidu.com/s/1sFFYVMGOtQz8srppMVoqjA下载观看,提取码1106

 开幕式上,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主任、日语学院院长周异夫教授,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野田昭彦主任先后致辞。周异夫会长在致辞中指出: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日语教育教学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坚持开展各项学术活动,即使在疫情期间也没有中断,积极探索日语教育教学的改革思路,为助力中国日语教育教学的发展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研究所培养并拥有了一支专业的日语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的团队,所采用的工作坊等研修方式在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的研修活动中得到了推广,受到参加研修教师的一致好评。野田主任在致辞中指出:感谢研究所多年来对北京日本文化中心的支持。明年是日中邦交正常化50周年。北京日本文化中心将继续通过对日语教育的支持,为进一步加深日中友好关系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随后,研究所所长林洪做了本次研讨会及工作坊的主旨说明。他首先代表研究所感谢12年来关心、支持、帮助研究所各项工作的专家、学者、各届人士。随后,简要回顾了前五届研讨会及工作坊的主题。第一届(2009年)为什么要重视日语专业课堂教学,第二届(2011年)如何关注课堂教学及如何培养日语专业学生的能力,第三届(2014年)如何关注写作教学(中国教师写作教学中如何扬长避短、写作课与非写作课的写作环节有哪些主要问题与解决方案),第四届(2016年)如何命制试题才能更为有效地为教学目标服务,第五届(2018年)语法课与非语法课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语法。基于前五届的积累,本次第六届的主题为文学课与非文学课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文学,并对工作坊和说课的主要目的以及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做了简要说明。

 在简短的云端合影后,研讨会进入主旨讲演和示范说课环节。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日文系王志松教授为研讨会做了题为《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文学研究与教学思考》的主旨讲演。王老师分新文科的提出、现代文科的形成及其演变、日语学科中的日本文学、研究的守正创新、通识教育与文学鉴赏五个方面,带领大家一同思考在新文科的背景下,文学研究与教学的若干问题,指出“‘新文科的问题需要置于历史的纵向和世界的横向之中把握,要关注“‘文科在世界范围面临危机与转型的现实。在分析日语语言文学学科背景下的日本文学的研究与教学时,王志松老师指出,要从从当代中国立场能提出什么新的问题的问题意识出发,关注研究的守正创新,关注教学中的授课内容、给谁授课、如何授课的问题,关注教师引导与学生学习的结合,关注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关注学生学习的多样化问题(如课题讨论、学期论文、改写、演剧、创作、汇报展示等)。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日文系林涛副教授为研讨会做了题为《语言习得与文学欣赏——以《神2011》和《罗生门》为素材》的示范说课。林涛老师首先介绍了自己说课的出发点:大学日语专业的高级日语课中,会涉及到部分日本文学内容,日本近现代文学作品选读等课程也涉及到日本文学内容。同样以文学内容为教学素材,两种课型在授课时如何做到有所区别的处理呢?同时,高年级的又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在简单梳理了部分高级日语教材中出现的文学作品篇目后,首先以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级综合日语》(上册)第四课《神様2011》为例,介绍了上课的流程及具体如何引导学生预习、整体把握文本、欣赏文本的部分细节、了解并梳理相关词汇和语法以及完成作业。随后,林涛老师以外语教学与研究社出版的《日本近代文学选读》教材为例,介绍了在日本近现代文学选读课上是如何使用这部教材的。其中主要包括:总体教学安排、文本分析的方法(如内部特征与外部特征等)、上课流程,并以《罗生门》的教学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引导学生从时间设定(文本内·外时间)、空间设定(没落的京都·颓败的罗生门)、情节的展开(罗生门楼上·楼下)、下人心理活动的变化(以脓包为例)、叙事视点(下人?叙事人?老婆子?)、结尾部分的改稿等不同视角完成对文本的批判性阅读。

 近200名教师、研究生等在线听取了王志松老师、林涛老师的讲演和示范说课,纷纷在聊天区写下干货满满”“收获满满”“深受启发”“感谢北师大提供的学习平台等留言。

 北师大外文学院日文系主任、日语教育教学研究所副所长冷丽敏教授向参会教师介绍了工作坊的具体安排、步骤、目的及注意事项。

 参加工作坊的老师们分成三个组,在听取了冷老师的介绍之后,马不停蹄地进入了工作坊1”的工作中。根据参加工作坊老师们所承担的主要课程,会议筹备组将老师们分为一个非文学类课程组和两个文学类课程组工作坊1”的时间虽然只有45分钟,但任务并不轻。任务1:个人思考20分钟——基于两场报告,基于课前任务(教案),反思自身教学。主要思考两点内容:1.结合主题报告思考:得到的启示?2.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您是如何处理文学素材的?请列举出存在问题。任务2:基于任务1”的反思,围绕各自的教案,组内互动研讨25分钟。主要的讨论题有两条:1.谈谈自己课堂上如何处理文学素材的?2.针对存在问题,讨论日语教学中,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处理(设计)好文学素材的教学。“工作坊1”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每位老师的反思,参考此前的主旨讲演和示范说课,找出问题所在。6日下午,三个组的老师进入“工作坊2”,完成两项任务。任务3:根据上午任务2所提出的问题,找出本组要解决的共性问题及解决办法,并依此设计一个教学方案,用时2小时。素材由会议提供,选自外语教学与研究社出版的《日本近代文学选读》中《注文の多い料理店》。即依据这个素材,讨论文学课(如文学作品选读等)、非文学课(如基础日语”“综合日语”“日语阅读)应该如何处理、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这一素材。任务4:制作海报,准备向全体报告。基于任务3的讨论,形成一份本组的教案(体现本次会议主题),完成汇报的彩排,通过彩排进一步完善海报和汇报的思路、方式等。不少组的老师,晚饭后自行加班,继续热烈的讨论和反复的修改、完善。

 7日上午9时,大会进入工作坊成果发布的阶段。参加工作坊的三个组老师均选派一名成员,在线汇报本组所设计的教学方案。首先介绍本组所归纳的需要改进的问题以及改进的策略,随后具体介绍教案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名称、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每个组汇报展示之后,北京师范大学日文系的王志松老师、林涛老师、冷丽敏老师、林洪老师依次点评。点评的要点涉及文本的处理、切入点的确定、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及可操作性、教学流程的逻辑性、教学目标与评价的关系等环节。

       闭幕式之前,播放了参与会务工作的研究生同学制作的会议花絮视频。

       闭幕式上,日语教育教学研究所所长林洪做了总结。他通过“雪”“热”“多”“难”“棒”“盼”“谢”七个字,总结了本次研讨会暨工作坊的特点、收获以及对今后的期盼。他说,期待老师们通过体验在有限的时间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后,能将本次研讨会和工作坊中的收获迁移到课堂教学中,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的要求不断摸索、不断提升,上出更加精彩的课。最后,他还宣布,值此研讨会和工作坊即将结束之际,将研究所所长的“接力棒”传递到冷丽敏老师的手中。

       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前会长徐一平教授致闭幕词。他指出:今天在这里举行了研究所成立12周年的研讨会。从中国传统天干地支的纪年方式来看,12年是地支的一个轮回,被称为“纪”。因此这个12周年的纪念更有意义。也许是大自然的造化,2009年研究所成立时,遇上了2009年的第一场大雪,今年我们又遇上了2021年的第一场雪。也许正是那一场祥瑞的大雪,为研究所后来的发展带来了丰硕的成果。12年来,研究所在日语教育教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历年来举行的系列研讨会就是这些成果的象征。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与北京师范大学日语教育教学研究所合作,启动了“大学日语教师专业发展研修班”的项目,有计划地对大学日语教师专业发展开展了一年一度的研修,收到了非常良好的效果并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作为“全国日语教师培训班(大平班)”的继承和发展,一直以来也积极开展与中国日语教育相关的人才培养和研究项目。2014年,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日语教育教学研究所合作开展了 “中国日语学习者历时语料库的研制与实证研究”。教育部于2014年、2019年先后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我在这一过程中承担了日语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的工作。在修订的过程中,北京师范大学日语教育教学研究所的林洪老师、冷丽敏老师及其他老师、博士生们在修订工作中都发挥了骨干与核心力量的作用,使修订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完成。2009年,从中国生肖的年份来看是属牛的年份。一个轮回以后,2021年又回到了属牛的年份。说到牛,“老黄牛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所崇尚的一种高尚的精神。它具有吃苦、耐劳、奉献等美德,是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实干家的化身。我期待北京师范大学日语教育教学研究所以及集结于这一研究所旗下优秀的教学、科研团队,能够继续发扬老黄牛精神,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再接再厉,为推动中国日语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就,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冷丽敏老师感谢徐一平老师热情洋溢的总结与致辞,感谢林洪老师为研究所做出的贡献,宣布本届研讨会和工作坊圆满结束。

 会议先后由冷丽敏、林洪、张林主持。会议筹备组成员由教师与研究生组成:林洪、冷丽敏、张林、徐畅、董杰、郭朝暾、吴慧、刘子玉、孙维壮。

 会议结束后,参会老师仍继续踊跃在聊天区留言。北京日本文化中心的日语教育专家田边知成老师说:“今回の研修会の成功、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本科学生に対する日本語教育的視点での読解活動と、文学研究的視点をどのように融合させるべきか、現場の先生方がどのように考え、どのように悩んでいらっしゃるのかがわかり、非常に勉強になりました。読みのインプット活動を文学研究的視点でのアウトプットにつなげるよいアイデアがいろいろと示されたと思います。次の研修会にもぜひ参加したいと思いました。お招きいただき、感謝いたします。”还有老师留言:“感谢北师大日语教育教学研究所为我们提供的学习交流平台!”“谢谢各位老师、会议主持人的点评和高见!”“感谢工作坊的三位主持人的有效组织!”“感谢三个工作坊的老师所做的‘说课’,很受启发!”“感谢秘书组的老师和同学们,你们辛苦了!”


2021116日上午会议嘉宾贺词:https://pan.baidu.com/s/1sFFYVMGOtQz8srppMVoqjA(提取码1106

2021116日上午会议的视频:https://pan.baidu.com/s/1Zn5Fg3EalSAPsxS70W6skw(提取码1106

2021117日上午会议的视频:https://pan.baidu.com/s/1ofyBiM9JHh6rAW43Lpxy2Q(提取码1107

会议花絮:https://pan.baidu.com/s/1yHCxVNU_vC0d3sznEcrYHQ(提取码1107


附:纪念北京师范大学日语教育教学研究所成立12周年贺词


                    埼玉大学・小出慶一教授


日本語教育研究所創立12周年、第6回シンポジウムの開催、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師範大学のシンポジウムはいつも充実感をもたらしてくれる場だったと思いますが、これも、林洪先生、冷先生はじめ先生方の日本語教育への強い思い、時宜を得た企画、周到な準備、こういったものの賜物だったと思います。

師範大学のいわば全員参加型シンポジウムは、どちらかと言えば、注文の多い、事前課題まである、ちょっと面倒なシンポジウムでもあったのではないかと思いますが、参加者の方々はたじろぐことなく、作業を楽しんでいらっしゃったように感じました。このシンポジウムが、皆さんの求めていたものに触れていたからではないかと思います。

今後も、この調子で続けていってほしいと思います。が、12年前とは日本語教育の環境は変化しているように思います。その変化の方向を敏感に嗅ぎ取り、現場の先生方に還元していく、これも、シンポジウムの役割であり使命だと思います。これからどんなテーマのシンポジウムが企画されていくか、楽しみにしています。

改めて、これまでのご苦労への敬意とこれからへの期待とを込めて、12周年に祝意を表したいと思います。



東京学芸大学谷部弘子教授


林洪先生、冷麗敏先生をはじめ、日本語教育教学研究所の諸先生方、設立12周年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12周年と聞いて、まずあの雪の中で始まった第1回目のシンポジウムが思い出します。その教師研修も今回6回目となったと伺いました。先生方は研修会を単に教授技術を身につけると捉えるのではなく、教師が自ら振り替えて成長する場として捉え、比較的少人数でじっくり時間をかけたワークショップを中心に研究を行って来られました。今先生方が積み上げてきたことの重要性を改めて感じています。私にとっても、毎回楽しみであったワークショップに、今回参加できないのはとても残念ですが、今回、そして、これからも、日本語教育教学研究所を舞台に活発な意見交換や交流が展開されることをこころから願っています。


                   東亜大学 赤木彌生教授


北京師範大学日本語教育教学研究所林洪先生、冷麗敏先生、先生方、シンポジウムワークショップご出席の皆様、こんにちは。この度は、北京師範大学日本語教育教学研究所シンポジウム&ワークショップの開催が開催されますことをお喜び申し上げます。とともに、研究所設立12周年に際し、心よりお祝いを申し上げます。同研究所は中国全土の日本語教育機関の中心となって、日本語教育を推進されてこられ、また日本との交流を深めてこられたことは、意義深く、日本語教育会に多大な功績を残されてきました。今後もにほん語教育の中心的研究機関として、ご活躍されることを祈念いたします。簡単ではございますが、お祝いの言葉と致します。次回は北京でお会いできればと思います。



          カシオ(中国)貿易有限会社・吉田修作前社長


本日は、北京師範大学日本語教育教学研究所成立12周年のシンポジウムの開催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

12年前にカシオ上海の代表として当研究所の開設記念シンポジウムに参加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したが、それ以来、冷麗敏先生の優れたリーダーシップと研究所の皆さまのご努力により、研究所が大きく発展し、素晴らしい研究実績をあげてこられたことに対し、心からの敬意を表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さて、日本のコロナ感染者数も急速に減り、来月には留学生への入国ビザの発給が再開されることを期待できるところまできました。

また、この2年間には、オンラインやIT技術を介した教育が急速に一般化しており、日本語教育を取り巻く環境は新たな局面に入ろうとしていると感じます。

こうした折に、本日のシンポジウムが開催されますことは時節を得た素晴らしいことと考えます。

本日のシンポジウムの成功を確信し、また北京師範大学日本語教育教学研究所の益々のご発展を祈念し、私のご挨拶と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教育部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专业分委员会主任 原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 修刚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第六届日语课堂教学研讨会暨日本文学教学工作坊举办之际,我谨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向北京师范大学日语教育教学研究所的成立12周年表示衷心的祝贺。回顾12年来日语教育研究所走过的路程,我感到非常的敬佩,并给予高度的评价。12年来北京师范大学日语教育教学研究所取得了丰硕的成绩,我注意到了3个方面的特点。其一,紧密结合中国日语教学的实际,开展了大量丰富的活动,例如围绕课堂教学、围绕语料库的教学、围绕着语法术语的教学等。其二,形式多样,例如国际研讨会、工作坊、教研教师的高级进修、学生的译文比赛等,活动丰富多彩。其三,紧密结合世界日语的发展趋势,具有很强的国际性,历次举办的研讨会既有中方教师也有日方专家参会,特别是有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的大力支持,和筑波大学等相关高校举行了大量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特别是疫情期间,活动频繁,效果显著。因此我们高度评价北京师范大学日语教育教学研究所的12年工作,也祝福北京师范大学日语教育教学研究所未来取得更丰富的硕果。



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大学 赵华敏教授


我代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对北京师范大学日语教育教学研究所成立12周年表示衷心的祝贺。岁月如梭,12年的光阴弹指一挥间,研究所成立那天的情景我还记忆犹新。记得那天早晨突然下起了大雪,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研究所这12年间就如这句话所说,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老师们以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再新的教学理念的引领下,组织了各门课程的研修。为老师们新时代教学理念的形成,教学法的不断进取,以及教师的自身发展都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希望研究所再接再厉,继续为老师们的专业发展,以及新的教学方法的形成不断做出努力,为我们能够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有广阔的视野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我们的贡献。谢谢大家。



                北京外国语大学 徐一平教授


首先,祝贺北京师范大学日语教育教学研究所成立12周年,并祝贺北京师范大学第六届日语课堂教学研讨会胜利召开。2009年北京师范大学日语教育教学研究所成立并举行第一届日语课堂教学研讨会时,我有幸应邀参加,见证了日语教育史上这一重要的时刻。从1999年到2009年这10年间,是中国日语学习者人数迅猛增长的10年。据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调查,这10年间,中国的日语学习者人数,从24.5万人,增长到了84.7万人,增长了3倍多。可以说北京师范大学日语教育教学研究所的成立,正是顺应了日语学习者迅猛增长的势头和需要。12年来,北京师范大学日语教育教学研究所紧扣日语课堂教学这一主题,从理论到实践,分别举行了五届日语课堂教学研讨会。研究和讨论了日语教学实践中的各类专题,为中国的日语教育以及日语教育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我相信,通过此次日语课堂教学研讨会的召开,必定会进一步深化对日语教育研究的开展,和进一步促进中国日语教育水平的提高。期待北京师范大学日语教育研究所越办越好。



北京外国语大学 曹大峰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日语教育教学研究所林洪所长

值此北京师范大学日语教育教学研究所成立12周年暨第六届日语课堂教学研讨会召开之际,首先谨致以衷心的祝贺和良好的祝愿!

北京师范大学日语教育教学研究所自2009年创办以来,已经相继召开六届日语课堂教学研讨会。十多年来,日语教育教学研究所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团体及学会合作,通过学术交流、科研项目和研讨会等活动为我国高校日语教学研究及日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做出了诸多的贡献;尤其是日语课堂教学研讨会作为设有教师工作坊的教学研讨会独具特色,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成果。

作为多年的合作伙伴,从贵研究所成立及首届课堂教学研讨会以来,我有幸通过参加会议、共同策划等方式,学习和体验一线专家学者和老师们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获益良多,记忆犹新。此次贵研究所成立12周年之际再次应邀参会并致辞,感到非常高兴。请允许我借此机会,对贵研究所各位一直以来给与的支持和合作表示诚挚的感谢!

如诸位所知,今天的我国外语教育已经进入以新文科大外语为背景的新时代,高校的日语教学也迎来了课堂学习的重塑”“课程思政的融合等新课题。期待本次研讨会及工作坊以日本文学之教与学为主题,交流一线教学的实践和探索,针对新时代的新课题,给出新的启迪及建议。

最后,祝愿贵研究所继续发展,再创新绩!预祝本次研讨会顺利举行,圆满成功!

北京外国语大学 曹大峰

202111月吉日

微信图片_20211109105038.jpg

03野田主任致辞-0.jpg


05云端合影-4-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