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外语系成功举办“翻译中的语境因素”讲座活动
发布时间:2022-06-06     浏览次数:

2022年6月2日晚上,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外语系诚邀中山大学常晨光教授,为英语专业和英语师范专业本科生以及珠海校区学科教学(英语)专业教育硕士带来了一场主题为《翻译中的语境因素》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于晖教授主持,会议采用线上方式进行。

讲座伊始,常教授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1)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翻译的定义;(2)翻译中需要考虑的语境因素;(3)功能语言学对于翻译实践的意义。

在功能角度下翻译的定义方面,常教授援引了Halliday和Matthiessen的定义,为同学们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翻译的定义。

在翻译中需考虑的语境因素方面,常教授先介绍了近年来翻译研究对于语境因素关注的现状,并列举了双语的例子,向大家生动地展示了语境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接着,常教授介绍了功能语言学下对语境的定义。该定义最早源于Malinowski,他在进行人类语言学研究时,提出了情境语境的定义。他的定义更关注某个具体情境下,情境因素对语言理解的影响。尔后,Firth虽借鉴了Malinowski的概念,但他更专注于建构一个普通语言学理论意义上的、更抽象的情境语境的概念。而Halliday先生作为Firth的学生,则在Firth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语境需要考虑的三个要素:field, tenor and mode。

在功能语言学对于翻译实践的意义方面,常教授列举了多方面的例子,如白皮书《中国的民主》中的中英翻译。

最后,常教授就多模态语篇如何进行翻译提供了一些建议。其中,常老师利用了一个鲜活的“天长递酒”的翻译话题,并提供了四个版本的翻译,与同学们共同分析探讨了不同版本翻译与源语的适配性。常教授建议同学们,在进行多模态语篇翻译实践时,考虑的因素也会更多,我们更要关注在翻译时,注重图片、文字、幽默性与主题风格的信息传递。

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常晨光教授的讲座见解深刻,引人深思,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