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秋季学期以来,北京师范大学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所与珠海市金鼎中学合作进行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发展的教学改进研究”项目(以下简称“学能”项目)。本次项目自2020年9月启动,王灿强和王雪两位改进教师先后进行了线上集体说课、多次教案修改与两次试讲打磨课程。4月7日,我所王蔷教授、罗少茜教授赴金鼎中学观摩教学并点评。来自珠海市不同区域的教研员、一线教师600余人在现场参与观摩研讨,另有来自云南、贵州、天津等地的教师在线上观看了活动直播。
王灿强老师的授课内容为“Save the Sharks!”,她首先以一张人们正在食用鱼翅汤的图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并结合思维导图从“Why”和“How”两个角度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建构关于保护鲨鱼的结构化知识。接着,学生在自述、同伴交流、班级展示的活动中逐渐内化所学知识。老师还令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自己能为保护鲨鱼、保护动物做什么,引导学生做到“知行合一”,体现课程的育人价值。
王雪老师的授课内容为“Should friends be the same or different”,她首先通过问题“who is your friend? Are you and your friend same or different? In what ways are you same or different?”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引出主题“Friends”,并使用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和小组活动帮助学生梳理、内化文本。学生在课上踊跃发言,将梳理出的内容在班上展示。王雪老师还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语言,例如描写朋友间不同的典型句型和写作手法,并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之中,表达自己与朋友的相似和不同。学生在最后也体会到“朋友的意义”,实现了深度学习。
针对两位老师的课堂,罗少茜教授和王蔷教授分别进行评课。罗少茜教授首先对两位教师的教案设计给予了肯定。她谈到,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意图清晰,教学活动形式多样,且层次分明环环相扣,保证学生课上知识的生成能够达到由浅入深,最终实现内化。她指出,王灿强老师的课堂充分展示出老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内化知识,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王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很好地体现了教师的示范性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罗少茜教授还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老师能更多地运用开放性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创新与批判思维,基于学生的回应来构建课堂,从而最终实现学生知识的内化升华和核心素养的落实。
王蔷教授首先通过教学改进前后教师设计的对比,充分肯定了两位教师改进后在课堂话语使用和课堂问题设计方面的显著进步,同时强调了两节课都实现了育人的目标,帮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到了知识,领会到了课文文本背后的大观念。接着,王蔷教授就结合深度学习的特点指出,两位教师都关注到了学生的课堂体验、结构化知识的生成、语言的内化,以及对学生思维的培养。王蔷教授还分别就两位老师的教学给出了一些建议,希望王灿强老师可以进一步采用开放性问题来完善课堂提问,教师更多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思维导图后再进行反馈,从而帮助学生自己实现知识的生成;建议王雪老师能够在问出开放性问题后多给学生一些时间,也可以采用同伴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汇集想法,实现最终产出。
活动最后,珠海市英语教研员袁也晴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她在发言中指出,此次活动给教师们带来了教学理念和实践的满满干货,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注重设计逻辑;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关注学生内化,重视学生课堂反映,基于学生课堂反映给予相应建设性反馈,完善评价过程,最终实现深度学习。
“学能”项目在珠海市金鼎中学开展已近两年,先后有6位教师完成了教学改进,本学期还将有2位教师继续参加改进项目。在专家的指导下,教师通过多次磨课、试讲,实践新的教学理念,关注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参与改进及观摩研讨的教师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本项目对一线教师专业发展、促成深度学习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