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功能语言学京师讲坛(三)
发布时间:2018-09-26     浏览次数:

      为纪念伟大的语言学家韩礼德先生,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举办系列“功能语言学京师讲坛”,邀请海内外在功能语言学界获得杰出成就的学者,传播功能语言学的思想,探讨功能语言学前沿话题和最新研究发展,推动中国的功能语言学研究走向世界。京师讲坛先后已邀请北京大学的胡壮麟先生和香港理工大学的Matthiessen教授。本次学院邀请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黄国文先生于9月21日来到外文学院做功能语言学京师论坛第三讲。

      讲座由外文学院院长苗兴伟教授主持,黄国文先生的讲座内容围绕七个部分展开叙述,即引言、改革开放与系统功能语言学(以下简称SFL)、SFL的中国根源、SFL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的SFL研究、展望与总结。

      黄国文先生首先简要地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紧接着回顾了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外语研究者传播韩礼德的语言理论以及现代汉语语法范畴的文章,并介绍早期求学澳大利亚的中国学者。

      在谈到系统功能语言学与中国根源的时候,黄国文先生从三个方面介绍了韩礼德先生与中国的深厚渊源。1)韩礼德喜欢中国文化,在参军后选择学习汉语,之后又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先后跟随罗常培和王力学习,返回英国后完成了博士论文《<元朝秘史>汉译本的语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影响了韩礼德,使他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了兴趣并致力于发展马克思主义语言学。2)中国语言学家对韩礼德的影响,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教会了他现代语言学和音系学的基础。胡壮麟先生在《韩礼德学术思想的中国渊源和回归》中提到“韩礼德的学术思想首先来自中国”。3)韩礼德热爱中国,他从上世纪80年代至2015年来中国多达20余次,讲学、交流、指导学生、与青年学者进行交流等,并见证了多所功能语言学研究所、研究中心、文献中心的建立,也见证了“韩礼德——韩茹凯语言学国际基金”的成立。

      在提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与实践时,黄国文先生谈到了SFL的发展阶段、SFL是普通语言学、SFL是适用语言学等几个方面。首先,黄国文先生讲解了SFL进化的路径,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韩礼德先生致力于系统语法、功能语法、社会符号学的研究,创立了系统功能语言学,旨在探索语言的共性,描述和解释人类的语言,可使用于研究所有人类语言。从2000年开始,韩礼德先生建议将SFL定义为适用语言学(Appliable Linguistics),在语言描述与解释中以总体、综合与多维为目标,关注各种和语言使用相关的特定任务。紧接着,黄国文先生讲解了SFL的几个重要观点,例如:系统思想、选择理论和语境等。之后,他坚持强调外语语言研究者做语篇分析,认为语篇分析是SFL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图解了语篇分析如何为理论构建提供支撑。黄国文先生还解释了为什么韩礼德将SFL定义为适用语言学的主要原因,即SFL的目标是为了把语言及语言学研究放置在社会语境中,以此来解决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各样与语言有关的问题。

      在提及SFL在中国的发展,黄国文先生从学术会议、学术机构、出版物、参与国际事务和研究领域几个方面进一步归纳了中国的SFL研究是如何从数量实现到质量的转变。正如澳大利亚院士J.R. Martin所讲的一样: “再过20年,SFL的中心在中国。” 愿意投身SFL研究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在中国举办的SFL大会也越来越具有影响力,出版的SFL专著也更加有参考价值,参与国际事务的中国人也越来越有话语权等等都进一步体现了中国在SFL上的长足发展。

      在谈到展望SFL未来的发展时,黄国文先生说道,“SFL未来的展望就是继续深入研究现有的领域,并开拓新领域,例如:生态语言学(Ecolinguistics)。”之后,他用长江三峡大坝地区拆迁移民移居到新环境时出现语言不适应的问题为例,讲解语言学家如何利用自身的知识分析移居人群在新环境下出现的语言障碍,并寻找解决策略,为帮助移居人群早日融入新环境出力献策。

      在讲座结束之际,黄国文先生再次强调SFL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语言学,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语言学,起源于中国,应更多地应用于中国的实践,聚焦本土化问题。最后,黄先生语重心长地呼吁更多中国学者参与国际的学术活动。

      讲座结束后,部分师生留影纪念。本次讲座很好地帮助语言学师生系统梳理了功能语言学发展历史与现状,并对未来研究提出期望,讲座现场师生都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