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19日-20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与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主办,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俄文系、中俄教育类高校联盟联合承办的第十届“奔向莫斯科”俄语奥林匹克竞赛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成功举办。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兴、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校长阿列克谢·卢博科夫为大赛视频致辞。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副校长达莉娅·库德里亚夫采娃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刘娟教授主持开幕式。
陈兴副校长指出,自2016年首届“奔向莫斯科”竞赛举办以来,这项赛事已成为中俄教育合作的一张亮丽名片,为两国青年提供了展示语言才华与深化文化理解的舞台。本次竞赛在珠海校区举办,是北师大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积极实践,也是中俄教育类高校联盟深化合作的重要里程碑。他相信,竞赛能够进一步激发青年学者学习俄语的热情,培养更多精通语言、通晓文化、心怀天下的卓越人才。他希望同学们以饱满、热情、自信的姿态在比赛中赛出风采,以语言的钥匙打开文化的大门,成为中俄友好的见证者与建设者。
阿列克谢·卢博科夫校长表示,本届“奔向莫斯科”竞赛标志着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的合作开启新篇章。多年来,中国师范院校俄语专业的新生代学子陆续参加俄语竞赛,这正是两校紧密合作关系的体现。他表示,在竞赛期中参赛者们深化了对俄罗斯文化、历史和民族的认知,两国的友谊、信任不断深化。他表示,竞赛不仅是两校合作的美好传统,更是中俄教育类高校联盟的年度成果。
达莉娅·库德里亚夫采娃副校长指出,“奔向莫斯科”俄语奥林匹克竞赛是延续传统和深化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伙伴关系的典范,两种伟大的文化在活动中相遇。她表示,希望竞赛在友好、振奋与和睦的氛围中进行,希望这份精神延续至两校之间、中俄学生之间的未来合作之中。致辞最后,达莉娅·库德里亚夫采娃副校长祝愿各位参赛选手旗开得胜,满载而归。
本次开幕式以视频形式回顾了“奔向莫斯科”俄语奥林匹克竞赛十年来连接中俄语言之路的精彩瞬间,各位专家、学者及历年带队教师与获奖选手为本届参赛选手致以诚挚的祝福,给予衷心的鼓励。
值此中俄交流氛围热烈之际,励耘俄语系列教材发布会成功举办。发布会由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高国翠主持,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副校长达莉娅·库德里亚夫采娃、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刘娟及系列教材编者参加教材揭幕仪式。本套教材由北京师范大学俄文系团队教师共同编写,将俄语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元素相融合,是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课程思政建设项目重要成果。
开幕式上,刘娟教授表示,值此竞赛十周年之际,无论是赛事规模、竞赛形式还是竞技水平均实现新突破。刘娟教授对与会嘉宾以及合作院校长期以往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参会选手给予诚挚的祝福,并宣布第十届“奔向莫斯科”奥林匹克竞赛正式开幕。
来自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伊犁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97位俄语专业学生参加本次竞赛。笔试于4月19日上午在国际交流中心国会厅举行,面试于4月19日下午在励教楼举行,参赛选手从语言、国情、文学、艺术等多个角度展示了多样的俄语风采。
竞赛期间,“新时代师范教育视阈下的俄语教师研讨会”成功举办。研讨会由刘娟教授主持,中俄专家学者及带队教师就俄语课堂教学方法、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等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
才艺展示环节,多位参赛选手与志愿者带来了精彩的表演,有充满俄罗斯风情的合唱,饱含中国风情的古典舞等节目,营造了欢乐的现场氛围,展现了学子的精神风貌。
竞赛闭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专家穆新华老师主持。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副校长达丽娅・库德里亚夫采娃老师与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刘娟老师分别致闭幕辞。达丽娅・库德里亚夫采娃副校长表示,此次竞赛是促进中俄文化交流、深化科研合作的重要纽带,见证了两校深厚友谊。刘娟教授回顾大赛十年历程,指出大赛为我国师范院校俄语专业的同学们提供了相互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并强调大赛在中俄文化年期间举办的特殊意义及对俄语推广的积极影响,期待未来两校同行持续深化合作,为促进中俄人文交流互鉴发挥积极作用。随后,达丽娅・库德里亚夫采娃副校长为对赛事举办、中俄人文交流做出突出贡献的刘娟老师与穆新华老师颁发感谢状。
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最终18名选手脱颖而出。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毕业生组优胜者获得赴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公费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机会。至此,第十届“奔向莫斯科”俄语奥林匹克竞赛圆满落幕。
文字|陈妍盈、刘昕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