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院博士生张萌,不久前被凤凰网评为2013年“教育先锋人物”。入选的十位人物是:
南开大学校长——龚 克
华中科大校长——李培根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
神十太空授课——王亚平
创业先锋人物——龚海燕(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硕士学位)
中国教育学者——熊丙奇(上海交通大学编审,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青年 思想者——张 萌(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博士生)
家庭教育榜样——张 亮
该评选是在2013年岁末,由“凤凰网教育”专栏推出年度策划《凤凰教育最强音2013年度“回声”》,的一个组成部分。“教育先锋人物”是其中的一个内容。
以下是凤凰网转载《中国妇女报》记者孙琨博10月16日对张萌的报道。
“培养青年领导力的目标不一定是成为领导者,而是一个青年人走入社会,做优秀的自己所需具备的能力。” ——张萌
夏季达沃斯论坛归来,北京师范大学张萌博士众多收获之一在于自己酝酿已久的“渡船理论”得到了全球各界精英们的认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推动教育,特别是贫困地方的教育更神圣了。”正如同国务院参事汤敏的寄语一样,在张萌看来,来自学术界、工商业等“大牛们”的肯定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渡船”项目将拥有更多重量级的导师。
语言学与心理学博士也只是张萌众多身份之一。在全球青年领导力工作室,创始人张萌在一张便签纸的背面熟练地勾画出一个坐标系和两条曲线。“横向是时间,从‘零点’开始,孩子们由家庭教育阶段到高等教育阶段再到步入社会,纵向是能力发展,大学应该是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但是,恰恰是在这一阶段,两条曲线高低分化加剧。“低位”的那一条代表不少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高走”的那一条则被张萌称作“渡船曲线”,描绘着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应有的学习轨迹。
“高校为社会培育人才,但学生们步入社会后往往发现很多职业技能和实际规则是学校里学不到的。”张萌解释到,“渡船”意在连接高校和社会,让大学生有机会在主动尝试和体验中,明确自己的定位,并获得相应提升,“渡”过“青黄不接”的阶段。细说起来,这种提升还包括专业技能、人际技能等5个方面,工作室也以此进行部门职能架构。作为北师大的教师,以引领“渡船”为己任,大学生发展和就业,是张萌关注的焦点。
工作室中,有本来是文学专业但热爱心理学研究的学生,在“研创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开始系统学习,参与实验和课题、发表论文,成功“转型”;也有原先立志学术,后来发现“讨厌实验室的感觉”,转投“就业创业服务部”,开始“企业实践”的学生。张萌说,工作室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平台,根据兴趣来设计路线,与社会需要“匹配”。两点之间未必只有直线,通过尝试,各种选择都有可能性。
“引领”和“体验”是张萌的“关键词”,这和她的成长经历不无关系。北京申奥成功让当时还是初中生的张萌为之一振。从“不爱学习”到优秀青年,为了“到北京当奥运会志愿者”,张萌甚至从另一所名校退学,重新考入北师大。2008年,张萌不仅当上了志愿者,还成了一名奥运火炬手。从此,“引领”二字对于张萌有了梦想的意义,“火炬精神不会随着传递而结束,而是激励我要一直以榜样的姿态引领身边的人。”
27岁,先后4次代表中国青年参加APEC会议以及各种国际层面的外事活动,的确使张萌的“姿态”充实着大多数同龄人没有的经历。2008年,经过比赛选拔第一次走上APEC的“舞台”,一向信心十足的张萌觉得“自己就像个‘小学生’”。多年国际交流的积累,张萌发现,青年的教育和发展是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与此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青年在创新和动手能力等方面的确有着不小的差距。如何补齐短板、全面发展,与世界对话?这是张萌每一次归国后反思的核心。由此,“青年领导力”这个有些生僻的概念开始进入张萌的视野。两年筹备后,工作室成立了,相应的“培养系统”也日趋明晰。“不一定是成为领导者,而是一个青年人走入社会,做优秀的自己所需具备的能力,包括自制力、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等等。”这也正是“渡船”和工作室的发力点。
作为一个非营利性组织,工作室正处于“最难熬的阶段”。“责任重大”鞭策着“每天只睡4小时”的张萌。前不久,一名大学生在微博上@张萌说:“感觉我的人生都是雾。”
确实,追寻照亮“迷雾”的火炬,不只是张萌一个人的梦想。
相关链接:http://edu.ifeng.com/special/shengdian/#renwu
http://www.china-woman.com/rp/main?fid=open&fun=show_news&from=view&nid=99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