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7月1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俄文系与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俄罗斯文艺》编辑部联合主办的“我们的普希金”学术沙龙成功举办。本次沙龙活动邀请到的主讲嘉宾为莫斯科国立大学副校长塔季扬娜·弗拉基米罗夫娜·科尔塔娃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刘娟教授担任沙龙活动主持人。莫斯科国立大学瓦列里·弗拉基米尔罗维奇·恰斯特内赫教授、北师大外文学院俄文系杨衍春教授、穆新华副教授、张艳秋、马亮老师以及来自俄文系本硕博不同培养层次的同学参加了此次沙龙活动。
沙龙伊始,科尔塔娃教授赠与俄文系及俄罗斯研究中心一幅莫斯科国立大学主楼的油画,以表对北京师范大学俄文系和俄罗斯研究中心的感谢与情谊。刘娟教授对科尔塔娃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感谢莫斯科国立大学长期以来对北师大俄文系和俄罗斯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
接着,科尔塔娃教授为在场师生声情并茂地讲述了普希金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涵盖了清末至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普希金学研究史,并详细介绍了几位研究普希金学的著名中国作家,如郭沫若和戈宝权先生对普希金的研究与评价。此外,科尔塔娃教授别开生面地向在场师生介绍了俄罗斯学界不同文学流派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普希金作品的评价与争论,如马雅可夫斯基、阿赫玛托娃等。最后,科尔塔娃教授也针对当今文学领域的教育问题发表了个人的独到见解,以《叶甫盖尼·奥涅金》图解手册为例,她指出,部分经典文学作品的图解手册、漫画书实则简化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知和吸收,随之而来的便是学生对阅读本身兴趣的下降,整体上不利于文学教育的发展。
在科尔塔娃教授的主旨报告结束之后,我校在读博士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均积极地向教授提出与普希金生平和作品相关的问题,与科尔塔娃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对话,其中包括普希金南方流放时期作品特色、俄罗斯童话中的狼与狐狸形象特征、普希金作品中的历史元素等等,彰显了我校俄文系学子扎实的文学基础和广阔的学术视野。此外,就读于清华大学的俄罗斯青年学子谷尼克(Nik Gu)与我校学子共颂中俄经典诗歌,展现了中俄青年文学爱好者良好的精神风貌。
在场嘉宾老师也都针对各自感兴趣的问题与主讲嘉宾进行了深入交流,如杨衍春教授对俄罗斯诗歌教学方法的见解、恰斯特内赫教授对中国经典诗歌的认识、穆新华老师对文学作品图解手册的看法等等。最后,俄文系主任张艳秋老师做总结发言,她对科尔塔娃教授的精彩报告以及莫斯科国立大学同仁们的一贯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表达了进一步与莫斯科国立大学师生进行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的愿景。至此,本次“我们的普希金”学术沙龙圆满结束。
文案:俞悦怡
图片:王天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