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外文学院分党委组织前往参观农村垃圾分类处理
发布时间:2013-11-04     浏览次数:

2013年11月2日,外文学院分党委组织学院教职工,前往门头沟区王平镇参观农村垃圾分类处理。

早上7点半,外文学院一行人乘车前往门头沟区。进入门头沟区,大家一路感叹道路两旁景致的美丽和环境的干净,感慨远不是原本印象或记忆中的门头沟区。

9点,外文学院一行人来到王平镇镇政府。李红忠副镇长、张科长以及工作人员接待了我们。李镇长告诉我们,前来参观王平镇垃圾分类的团体、部门很多,北京市内外、国内外的都有。但是,作为高等院校,北京师范大学是第一家。学院分党委书记林洪说,我们是诚心诚意来学习的。垃圾分类的工作,在北京城里、在大学这样的高等院校校园里实施起来是很难的,我们今年就是想来看看,王平镇具体都是经过了怎样的艰苦工作,才达到今天的水平。

李红忠镇长首先向我们简要地介绍了门头沟区的发展简况,为我们播放了王平镇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片。随后,他做了补充说明。他说,王平镇的垃圾分类工作实际上开始于十年前西马各庄村村民的自发行动,算起来有10年的时间了。当时,村民感到白色垃圾满山遍野,无论如何也要做些什么,于是开始了捡拾白色垃圾的行动。镇政府得知之后,便开始在西马各庄村开始试点。镇政府紧紧抓住村民的需求、行动的可操作性、各项配套工作全面启动等多个环节,逐步把分类垃圾引向深入。特别是镇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很好地支持了村民的垃圾分类,保证分类后的垃圾能有效得到回收、处理,形成了良性的循环机制。李镇长还告诉我们,分类工作也在不断地调整。比如,原本是要求村民将垃圾分为三类,厨余垃圾、煤渣、白色垃圾。由于厨余垃圾是在镇内处理为堆肥,需要与土混合后处理,于是便将厨余垃圾与煤渣变为一类,减少了村民的负担。

一个多小时的介绍,让外文学院的老师们深受感动,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感谢李镇长求真务实的讲话和王平镇的村民十年来的不懈努力。

分党委书记林洪说,我们今天深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长效机制,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他向李镇长赠送了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套《图说红楼梦》。他说,我们十分认真地考虑了为王平镇带些什么礼物来,又要有一定的意义,又不会给镇里带来垃圾。这套《图说红楼梦》是一部老少咸宜的书籍。李镇长说,我分管的工作,除了垃圾分类之外,还分管宣传工作。你们送来的这套《图说红楼梦》非常有用,我们就收下了。

听完介绍之后,外文学院一行人告别了李镇长,在张科长带领下,来到了西马各庄村和东马各庄村,走街串巷,走访农家。正如李镇长所说的那样,街道里十分干净,见不到任何乱扔的塑料袋或纸屑,家家户户门口整洁,院内摆放整齐,垃圾桶内的垃圾都在一早被收走了。老师们与村民攀谈起来,热情的大爷、大妈毫无保留地介绍着他们的家庭以及垃圾的分类。走在路上,张科长指着一条水道告诉我们,2012年“7.21”爆发山洪的时候,水道里布满了水,但是水里没有任何的白色垃圾漂浮,王平镇的垃圾分类经受了考验。

老师们说,从我们走访的西马各庄村和东马各庄村来看,村民的生活还不是十分富庶,但他们的垃圾分类工作已经使他们的文明程度走到了前面,而且已经成为村民的习惯。这足以让我们这些“城里人”好好学习。

带着崇敬的心情,我们告别了纯朴的王平镇,告别了质朴的王平镇村民。一路上,回味着李镇长所描绘的王平镇今后的发展蓝图。

王平镇简介

王平镇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中东部,地处北京西山中山区向低山区的过渡地带,是永定河官厅山峡下段大拐弯地段的起点。东距北京城40公里。从地质的角度看,处于九龙山向斜和清水尖向斜的过渡带上。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古生代的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地层,距今5.1—2.45亿年;中生代三叠系、侏罗系地层,距今2.45—1.35亿年;新生代的第四系地层,距今3—1万年。

王平镇历史悠久,镇域内有古人类活动的证据,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已经有人生活在这里,东石古岩村对面的山梁曾经发现过东周时期的陶片,战国时期的刀币,汉代的铁剑和箭簇。王平镇地形险要,古代曾经是边关重镇,兵家必争之地,境内有许多古代军事遗存。王平镇地处交通要冲,境内及周边古道纵横,109国道和丰沙线铁路从境内穿过,是古今北京通往大西北的重要交通走廊。王平镇矿产丰富,煤炭开采历史悠久,电池用灰岩、耐火粘土储量丰富,历史上曾经是著名的沙锅产地,还是京西矿务局八大煤矿之一,曾经是北京重要的手工业和重工业地区。王平镇境内高山耸立,低山连绵,地形多样,果林密布,物产丰富。永定河逶迤环绕,落坡岭水库隐于山峡之中,湖光山色,风景秀丽。

王平镇曾是北京重要的煤矿基地,农村经济主要是以果树种植业为主。随着北京城市经济发展,京郊地区传统产业面临更新换代和结构调整升级的机遇。据北京市生态保护建设要求,王平镇传统煤矿相继关停并转,矿工下岗,失业严重,区域经济迫切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首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也需要京郊农村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如何充分利用新时期的发展机遇,合理规划未来发展格局,促进区域产业升级,是王平镇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通过科学规划,明确发展战略构思,定位发展空间格局,是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前提。根据北京市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战略构思,门头沟山区未来发展将定位为北京市的生态涵养保护区,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形成北京市坚实的生态屏障、市民休闲游憩的理想空间和水源保护地。

王平镇作为门头沟山区的重要部分,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经济基础和区位优势。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全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是王平镇重塑产业发展辉煌和建设新型农村发展格局的迫切需要。

王平镇拥有品位较高的旅游资源。连绵的九龙山、如带的永定河、京西古道遗址、美丽

的韭园等造就了这里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目前已进行前期开发的景点有京西十八潭、清凉界、生态观光园等。另外,王平镇是历史上的要塞重地,京西古道、古桥、古关、古墓、古树和古寺庙、古壁画、古石刻等历史遗存,星罗密布,极具开发价值。比如,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以“西山大路”为主干线,连接着纵横南北的的各条支线道路,其中的中道、南道、北道为其主要组成部分。远古的烽烟、民族的交往、宗教的活动、筑城戍边以及古道、西风、瘦马等数不清的神奇故事,散落或留存在古道两侧,它是那个时代经济、文化的具体象征,从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足音。京西古道距今有数千年的历史,它所蕴涵的文化底蕴和永定河流域文化叠聚成辉。

元代著名词人马致远的一首著名词句:“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 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脍炙人口的词曲让多少远离家乡、四处奔波的旅人顿生思乡之情。词中所描写的“枯藤老树”、“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等景物,在这里都能找到。虽然很难有史料佐证,但是王平镇韭园村的村民们都相信,这里就是马致远的故乡。马致远确实是元大都(北京)人。

相关链接

走进门头沟区王平镇(一)http://www.fm1039.com/2012/09/20120919163906.htm

走进门头沟区王平镇(二)http://www.fm1039.com/2012/09/20120920150201.htm

门头沟王平镇:京西古道奏响“绿色转型”新乐章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0-12/09/c_12862915.htm

CCTV《新闻调查》20130914 一个村庄的垃圾http://news.cntv.cn/2013/09/14/VIDE1379170561729203.shtml

门头沟区王平镇南涧村垃圾分类宣传片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M3NTM0OTM2.html

2011北京精神百姓宣讲《垃圾分类领路人》宣讲员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I5OTgxODI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