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纪念伟大的语言学家韩礼德先生,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举办系列“功能语言学京师讲坛”,邀请海内外在功能语言学界获得杰出成就的学者,传播功能语言学的思想,探讨功能语言学前沿话题和最新研究发展,推动中国的功能语言学研究走向世界。
京师讲坛先后已邀请北京大学的胡壮麟先生、香港理工大学的Matthiessen教授、华南农业大学黄国文教授,悉尼大学马丁院士,悉尼大学Karl Maton教授,东安格利亚大学Ken Hyland教授等知名学者。本次讲坛外文学院邀请中山大学常晨光教授为我们带来功能语言学京师讲坛(第十四讲)。于晖教授主持本次讲座并致辞。
本次讲座的主题是“Packing a Powerful Punch: Idioms and Evaluative Force”。本研究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评价意义框架下对比英汉语中习语的评价功能,聚焦习语在增强态度意义方面的作用。
首先,本研究对比了英汉语中习语在自身形式及语义特征等角度的异同,并指出以往研究相对忽略了对于习语的人际功能的探讨。然后,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评价系统理论,从态度和级差系统入手,进一步探讨了英汉语中习语在人际意义表达上的异同。就态度意义而言,英汉语中很多习语在情感、判断和鉴赏的角度都可表达明显的态度意义;而就极差意义而言,常用于增强评价意义的手段均包括隐喻、夸张、操纵等。汉语四字成语中数字及重复手段的使用也起到增强评价意义的作用。最后,常晨光教授全面梳理研究脉络,并归纳总结研究要点及研究意义。
常晨光教授的讲座思路清晰、环节紧凑,运用丰富的英汉语习语实例,系统且全面地向人家介绍了系统功能语言学评价视角下英汉语中习语的人际意义表达功能。通过本次会议,参会人员对于英汉语中习语的形式、语义及人际功能等方面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并就汉语歇后语的人际功能、英汉语中习语的实际应用等相关问题向常晨光教授提问。会后大家合影留念,再次感谢常晨光教授为大家带来如此引人入胜的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