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威廉玛丽大学孔子学院成功举办《水滴石穿》作者座谈会
发布时间:2017-11-21     浏览次数:

      当地时间11月10日,威廉玛丽大学孔子学院邀请当地著名作家艾德里安·贝拉尔(Adrienne Berard)携其作品《水滴石穿》(Water Tossing Boulders)在威廉玛丽大学国际处与读者进行座谈。座谈会由威廉玛丽大学孔子学院外方副院长刘颖主持,威廉玛丽大学多元与包容办公室副主任达尼亚·马托斯(Dania Matos)、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王德亮、威廉玛丽大学学生及威廉斯堡当地居民等30余人参加了这次座谈会活动。

    《水滴石穿》讲述了一段用黑白定义的美国真实历史故事。记者出身的艾德里安·贝拉尔以美国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区的南方农村为故事背景,通过对历史文献和家庭通信的深入研究,讲述了一段被压迫人民为争取教育平等而勇于斗争的故事。多元与包容办公室副主任马托斯女士在致辞中高度赞扬了作者艾德里安·贝拉尔锲而不舍的调研精神,并表示该书中所描述的故事对于美国教育史上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在座谈会中,作者艾德里安·贝拉尔从该书创作背景谈起,将这段被人遗忘的历史娓娓道来。1924年9月15日,美籍华人姐妹玛莎(Martha Lum)和贝达(Berda Lum)因被视为“有色人种”而被禁止在密西西比州所谓的“白人学校”就读中学,面对这样不平等的对待,林家人在密西西比州律师的帮助下,为争取废除种族隔离作出了勇敢的斗争。这是第一个挑战美国南部公立学校种族隔离制度合法性的最高法院案件,该案件相较于1954年布朗起诉教育委员会最终推翻美国“隔离但平等”原则的案件早了30年。

     在这段惊人的历史故事背后,艾德里安·贝拉尔向我们介绍了三位“英雄人物”——向往美好未来生活移民到美国的中国人林菊刚(Jeugong Lum),勇敢谦逊、勇于与种族歧视斗争的林家女儿玛莎,以及坚定帮助林家的律师厄尔·布鲁尔(Earl Brewer)。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看到了那一段美国华裔移民是如何勇于与不平等斗争,努力奋斗塑造新南方的故事。

     在交流互动环节中,在场观众积极提问,提到该书的现实意义时,作者表示,这一故事象征着最初的反抗,它的意义如同水滴之于小溪,小溪之于河流,河流之于大海。

     一个世纪前,当上一代中国人的脚步第一次踏上美国的土地时,他们为了平等的权利和地位勇敢地奋斗着。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当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再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时,则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正如本书书名“水滴石穿”所指,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我们孔子学院所存在的意义,日积月累,我们向更多的外国人介绍中国文化,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说中国话,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必会迎来“瀚宇之花盛开”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