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期,2013年4月8日)
2013年4月8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语言学沙龙第五次活动在后主楼1020举行。
本沙龙的第一位报告人是陈星同学,主题为“消费主义在广告语篇中的建构”。研究选取了《北京晚报》中的30个广告语篇,从社会建构的角度考察其中体现的消费主义现象,并运用功能语法和评价理论分析语篇中的词汇语法,从而揭示广告语篇建构消费主义的过程。陈星同学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的积极讨论:及物性系统在汉语研究中的适用性;如何选择合适的理论框架;研究语料的选取等。彭老师指出了系统功能语法和批评话语分析之间的联系:前者关注情景中语言的描写,后者关注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和社会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即由语法、语义等范畴实现语言的社会功能。
本沙龙的第二位报告人是鞠志勤同学,主题为“动词重叠的体标记地位及其语篇语用研究”。首先从语法性质、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三个方面讨论了汉语动词重叠研究中存在的争议问题。然后通过语料分析发现:动词重叠是汉语中语法化程度较低的一个短时体标记,突出事件的短时动态;动词重叠与语篇具有互动作用。本研究激起了大家对汉语独特语言现象的讨论,如动词重叠的语法化过程、汉语量词的演化、汉语的时体问题等。
本次沙龙取得了圆满成功。报告人将自己的研究与大家分享,虚心听取意见,有利于研究的改善;大家在听取报告和讨论的过程中,积极学习和借鉴经验,促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张冉冉刘玉洁 报道)
参加本次沙龙的人员:召集人:张树堂
白丽娜,陈星,解淑媛,鞠志勤,李兆娜,林予婷,刘玉洁,彭宣维,任双,孙静,唐娇梅,陶延华,卫昭慧,于爽,张冬冰,张宏钰,张敬肖,张鸣瑾,张妮,张冉冉,张树堂,张玉凤,赵晶,赵倩莹,周金由,卓小丹
附:陈星和鞠志勤讲座摘要
消费主义在广告语篇中的建构
摘要
报纸上的广告是最为人熟知的一种产品宣传方式,广告用语体现着语言最新的发展与流变,反映着生动的社会,消费主义是20世纪出现于西方的文化思潮,伴随着广告和大众传播,对中国消费者产生了影响。国外语言学界对社会建构的研究提出了很多理论,研究主要针对民族身份的社会建构。国内的研究涉及综述较多,但很少有针对性地对广告中消费主义的建构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北京地区综合性报纸—《北京晚报》的考察,从社会建构的角度研究报纸广告中体现消费主义的现象,以功能语法和评价理论为理论基础,对汉语广告语篇中词汇语法等的分析,揭示广告语篇对消费主义的建构过程。由此,研究者得到以下发现:一,对广告语料进行的消费者身份建构分析表明,广告语言通过人称代词来异化消费者和广告作者,广告语言中的地点和时间则构建语境,从而实现由消费者身份来建构消费主义;二,对广告语料进行及物性分析发现,关系过程最多,其次为物质过程和存在过程,广告作者意图利用广告语言向消费者客观地展示商品;三,对广告语料的消费目的进行了语法和评价的分析后发现,广告作者在广告语言中不明确指名消费目的,不明确消费者的身份,而是尽可能让更多的读者在阅读时把自己当成潜在的消费者。广告作者大多使用积极的评价,态度中鉴赏使用最多,为表达中立使用情感少,级差中针对商品使用的级阶用较多,介入中多用公告来说明商品的一种状况或事实。
关键词:话语建构, 广告, 批评语篇分析, 系统功能语法, 评价理论
(陈星)
动词重叠的体标记地位及其语篇语用研究
摘要
动词重叠是汉语中语法化程度较低的一个短时体标记,其功能是突出事件的短时动态。动词重叠与语篇的互动体现为:1)动词重叠在实际语篇中能够表示“尝试”、“持续”等语用意义;2)语篇可以解除一些因动词重叠的语法化程度不高而带来的限制;3)动词重叠可以承担设景的语篇功能。
(鞠志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