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4月22日上午10:35,陈经纶中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所合作的“学科能力改进项目”试讲活动在陈经纶中学成功开展。在集体备课、说课指导后,陈经纶中学的韩国凤老师及汪波老师对各自的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并进行试讲课展示。我所孙晓慧副教授、潘琳副教授、部分访学老师等一行六人共赴陈经纶中学观摩试讲课、评课并对就相关课堂教学问题进行探讨。
首先,由陈经纶中学高中部的汪波老师和韩国凤老师展示的是一节写作课,内容为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三第七单元Writing Workshop: A formal email。在这一节80分钟的合作课中,汪波老师利用第一课时引领学生完成写作前的活动。经过前期说课时专家们的指导后,汪老师逐渐有了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范文内容的获取与梳理上,首先分析了该封邮件包含了哪些内容,提出了相关问题等。同时结合陈经纶中学的特色对教材的活动进行改编,贴近学生的生活。
接下来,韩国凤老师引领学生从读到写,帮助学生生成个人的formal email。韩老师从formal email的语言入手,首先让学生小试牛刀,模仿范文写出各自邮件的写作目的。之后通过列提纲、完成初稿、同伴互评和全班分享等一系列活动引领学生初步感受了过程性写作的各个过程。
试讲结束后,我所孙晓慧副教授和潘琳副教授分别对二位改进教师进行长达近1个半小时的评课和指导讨论。首先专家们就二位教师存在的共同问题进行简单的梳理,包括:教师的提问方式不够简洁和具体、两个课时的活动衔接不够到位、两课时的活动存在重叠等,之后专家们对二位教师进行逐一点评和指导。对于汪波老师,孙晓慧副教授细致耐心地从Lead-in活动开始到范文语言的内化活动进行梳理,明确其每个活动的目的和具体内容。同时,纠正了汪老师对“内化语言”的误解。对于韩国凤老师,潘琳老师从teacher instruction、multi-model、meaningful三个角度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从而实现在写作的过程中更加凸显意义并关注学生个体。
本次试讲在专家与改进老师们的热烈交流中进入尾声。听了专家们的细致指导两位改进老师感到茅塞顿开,对过程性写作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相信改进老师们会带着专家们的宝贵建议继续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也期待她们下次更加自信的正试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