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地时间4月20日,威廉玛丽大学孔子学院响应“联合国中文日活动”号召,举办了“中国语言文化体验日”活动,体验项目涉及琴、棋、书、画和汉语知识小讲座等诸多元素,吸引了威廉玛丽大学师生及当地众多居民前来了解体验中国语言和文化。
翰墨尚艺游春夏,妙笔生花水墨香
艺术无国界,书法和国画往往是最受欢迎的体验项目。体验者用毛笔蘸墨汁,经由志愿者高凯燕指导,在宣纸上写下“春夏秋冬”四季,并了解到这四个字的含义与结构。“听说写汉字对于人的大脑有好处,可以使大脑得到锻炼”,一位体验者如是说。
一位威玛的学生不仅用书法写出了自己的名字,还写了“至爱”二字,想要送给自己的爱人。“至爱”二字加上落款,再配以孔院红色的印章,俨然变成了一幅艺术作品。
除了书法,体验者们对国画也充满兴趣。笔尖浓色,笔根淡色,水与颜料不同程度地混合使毛笔上呈现出由淡到浓的色彩变化。三笔两笔,色彩在宣纸上慢慢晕染开,一株亭亭玉立的荷花跃然纸上。画毕题“荷”,文人雅趣尽显其间。
琵琶半掩余音绕,清茶淡雅沁香飘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活动期间,志愿者教师梅婷婷身着一袭长衫,灵活的手指在琴弦上“轻拢慢捻抹复挑”,悦耳灵动的琵琶声即刻响彻整个孔院。声音时而流动;时而顿挫;乐曲时而高亢、时而低昂;节奏时而紧张、时而舒缓;风格时而活泼,时而沉稳。体验者们表示,在短短的时间内,能看到这么娴熟的弹拨技巧,听到这么富有变化的音乐,实在是一场视听盛宴。
与此同时,志愿者教师赵莉向体验者们进行了中国茶艺展示。红木杯盏,茶香四溢,泡茶、喝茶、品茶、话茶。体验者一边品尝不同茶叶的色泽和味道,一边聊聊他们对于中文、书画、琵琶的感受,别有一番趣味。
趣味四声能辨意,简易中文不难学
除了一系列文化体验项目外,威玛孔院还组织了三场汉语知识迷你讲座,让体验者“初识中文真面目”。
志愿者教师戚碧云为观众呈现了汉语特有的声调,她用一个小故事将四声调串联便于体验者模仿。“妈妈骑马,马慢,妈妈骂马”,小小的绕口令让体验者们体会到何为“声调辨义大不同”。中方院长王德亮老师将汉英两种语言进行对比,概括汉语在性数格、时态体等方面的系列特点,让体验者感到汉语并不难学,反而很容易掌握。公派教师史冠新老师为体验者介绍了古老汉字传承千年来却历久弥新的发展历程。
三场汉语迷你讲座,简单有趣,却内涵丰富,体验者们听得津津有味,之后还与各位老师展开积极地讨论。
当地时间下午五点,威廉玛丽大学孔子学院此次“中国语言文化体验日”在体验者的不舍离去中圆满落幕。
“语言是座桥,这个桥需要人去搭建,而文化是彼此心灵之间相通的一条公开‘暗道’”。此次中国语言文化体验日活动,为对中国语言文化鲜有了解的外国人架起了一座桥梁,进而互相了解,互相尊重,增进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