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7日久违的雪花在万众期待中飘落京城,给干渴的大地带来了春天的生机。天气的寒冷却挡不住渴望知识,追求发展,力争上游的一片热情。早上9:00,房山区与北师大合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发展的教学改进研究”项目2017年度总结暨2018年项目启动大会在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隆重拉开序幕。来自房山区教委、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北师大高端备课不同学科专家和助研团队及房山区各学科教研员、改进教师代表出席。我所马欣老师、钱小芳老师及助研李亮参加了此次大会。
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王徜祥做大会启动发言。回首过去,他总结了项目两年实践历程的经验和取得的成效。展望未来,表达了对房山区与北师大学科团队进一步合作,推广项目成果,使更多学生受益的殷切希望。之后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和历史五大学科专家、教师代表逐一做总结报告。
房山中学的王慧英老师代表英语学科团队首先做发言报告,她围绕“有舞台就会有奇迹”的主题,就自身参加项目的收获与体会进行了分享。通过项目改进她认识到,教学设计理念要与时俱进,教学活动要符合教育改革趋势,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和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实际需求。教师要关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关注学科关键能力,关注问题的解决过程,关注主题意义的探究,关注整合化活动教学、深度教学和理性教学。她认为教学改进的过程虽然艰难,但结果美丽,过程虽然痛苦,但结果甜蜜。教师只有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学生才能在舞台上创造奇迹。
张玲玲老师第二个发言,她整体回顾了教学改进的过程,详细介绍了自己在文本解读、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课堂导入、活动落实、学生内化等方面的心得体会。通过教学改进,她发现了自身理论知识的欠缺和实战教学经验的不足。她表示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会不断自我学习,虚心向专家请教,积极与同事研讨,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刘文静老师代表房山区教研员做了题为“高端备课助力教学改进,专家引领英语学科发展”的汇报。她对高端专家的专业引领和敬业精神表达了由衷的感谢和敬佩之情。她指出专家带动了教研方向,促进了教研转型。房山区三位教研员在北师大英语学科专家的带动下,在王本全教研主任的带领下,充分发挥自主性,凝聚团队的力量。以张玲玲老师改进为例,在长达五个月的时间内,历经八次修改和五次试讲,教研组团队协作,智慧共享,共同见证了年轻教师不断成长和成熟的历程。刘老师最后指出,英语教学改进要立足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实现从“从表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打造师生、生生真实互动、有生命力的课堂,让英语学习成为真正“走心”的学习,为学生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学科育人的价值。房山区三位老师代表将自身的教学研讨经历与体会娓娓道来,语言平实,情真意切。现场观众认真倾听,掌声雷动。
北师大外文学院的马欣老师做英语学科团队的总结发言,她引用海明威的名言“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激励一线教师再接再厉,实现更大的超越和更好的发展。
最后,项目总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王磊教授做总结发言。她对本年度各学科教学改进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下一阶段的任务作了部署。她指出,今后要体现项目的进阶,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各学科的顶层结构化设计。她同时强调新探索与新发现的重要性,认为项目要提高研究性,可以从不同视角,用不同方法,凝练实践经验,实现项目研究在广度和深度层面的拓展,力争在中观维度实现理论研究的新突破。
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所
2018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