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师范大学与山东省潍坊市昌乐一中合作项目“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发展的翻转课堂教学研究”(简称“昌乐一中英语学科教学改进项目”)第三期的集体备课活动于2017年4月28日在昌乐一中顺利举行。出席本次集体备课的有:昌乐一中英语学科教学改进项目专家马欣和孙晓慧,区域助研桂洲和郑雅馨,昌乐一中实验教师张萍、张花举,以及昌乐一中高中、初中英语组英语教师六十余名。本次活动议程包括前测数据汇报、集体备课、讨论交流、实验教师访谈四个环节。活动由昌乐一中高一全科负责人刘明强主持。
在汇报环节,区域助研桂洲简要汇报了本学期项目从2017年3月以来的开展情况,介绍了项目实验教师,并呈现和分析了前测数据。前测数据表明,改进班学术的薄弱能力点为B1,B2,B3,C2,C3能力。因此,本学期项目改进的着力点和单元教学设计的重点是提升学生的相关能力。
实验教师张萍和张花举老师分别汇报前4课时和后3课时的学案和微课。刘明强主任指出,本次学案和微课设计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各年级和级部分工,共同完成的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实验教师负责授课。
各年级教师代表详细讨论,对教学设计提出了建议:
将教学目标设计得更加具体和可评价,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能力点,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写。
学案与学案之间增强逻辑联系,导入自然。
语法教学没有用启发式,而是填鸭式,考试化、习题化。建议先让学生感知提炼。
专家马欣和孙晓慧对两位实验教师和备课组老师们集体参与备课的热情表示了赞赏和感谢,并对单元整体规划思路及每个课时的活动设计进行了详细点评并给出改进意见。
专家马欣老师对老师们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建议。在阅读教学中,强调文章主线的梳理。文本分析应揣摩教材编者的意图。抓住文本主线才能确定教学目标和活动。教学目标设计要具体到本节课,而不能每节课都适用。另外,阅读教学要有阅读目标。教案的设计必不可少,学案不能代替教案。教案的设计要有连续性。活动之间的连续性也非常重要。每一个产出活动设计都要结合输入的内容,把产出建立在输入的基础上,循环滚动学习。
专家孙晓慧老师再次强调了单元整体设计的理念,并重新梳理了单元课时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师可以从思维导图引入,激活学生已知的动作词汇,为之后的活动做铺垫。语法课教学尽量用感知、归纳的方式来感知语法。在读写课中,学生可以先阅读课本,梳理其文本主线,了解课文的意义、功能、适用情境等信息,然后再迁移,进行写作。同时,孙晓慧老师建议两位老师先自己备课,其他老师在集体备课时帮助修改;并且鼓励其他老师都把学科能力渗透到自己日常的课堂设计中。
实验教师和备课组老师对专家的建议进行了充分的思考和讨论。针对老师们对细节的进一步提问,马欣老师播放了一个语法教学视频样例作为参考,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最后,助研桂洲和郑雅馨访谈了两位实验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