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孟华教授来我院讲《比较文学形象学导论:理论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2-04-20     浏览次数:

2012年4月18日下午,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孟华教授应外文学院文学研究所的邀请,在后主楼914室为英文系师生做了题为《比较文学形象学导论:理论与实践》的学术报告。

孟教授首先从“比较文学”的定义谈起,提出了比较文学乃“从国际的视角研究文学”的观点,并认为季羡林教授“比较文学的研究属于文化交流的范畴”论断准确把握了这种研究的实质,即其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国际文学关系的研究,对中国学者而言,则为“中外文学关系研究”。接着,孟教授论述了“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概念,指出其研究对象是一国文学中的“异国”形象。为了结合具体的实例说明问题,孟教授在报告的第二部分以“永远的圆明园—法国人眼中的“万国之园”为题,具体论述了形象学传统研究和当代研究在研究重点上的差异,指出后者主要围绕异国—异国形象的塑造者(制作者,宣传者),被注视者与注视者两个方面探讨“形象为何是这样的”的问题,认为“形象是对一种文化现实的描述(representation)”,异国形象是社会集体想象物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是对“他者”的描述。孟教授以伏尔泰的《致中国皇帝》为例说明了“描述”是经过异国形象制作者或宣传者加工后的叙述,它受制于作者自身所具备的各种文化,创作主体置换了客体,“在场”置换了缺席的异国原型,它并不真实地描绘客观存在的那个“他者”,而是制造出、虚构出一种异国形象。为了进一步阐明问题,孟教授又援引了《小罗伯尔专有名词辞典》中有关“圆明园”词条的表述,论证了其背后的法国侵略者“描述”的文化动因。在精彩的论述同时,孟教授还语重心长地提醒同学们学习外语要多读原著。最后,孟教授与同学们做了深入的交流,使大家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