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12月15—16日,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刘娟教授受邀参加了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成立大会籍首届“跨学科视野下的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学术研讨会,并在12月16日下午做主旨发言。刘娟教授的发言题目为“国际化区域国别复合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在发言中,刘娟教授向与会的各位专家、同学们分享了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果与经验。
首先,刘娟教授简要介绍了的中心现状及发展历程。随后,刘娟教授指出,在“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进,区域国别人才作用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才短缺问题随之突显,主要表现为:缺少系统的区域国别人才培养体系;语言教学与区域国别知识传授不能兼顾;区域国别人才培养模式落后;学生服务国家战略意识不足等。
针对上述问题,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在不断探索中总结出了解决该问题的一系列方法,主要包括:发挥多学科优势,构建开放性跨学科区域国别课程体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打造多元化综合性区域国别人才培养模式;言传身教,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战略的意识;借力服务国家战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等。
经过多年的探索,中心的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不仅使学生服务国家战略的意识和综合能力明显提升,培养了一批国家急需的复合型国际化区域国别人才,而且使复合型国际化区域国别人才培养模式得到推广,中心资源得到共享,人才培养实践惠及校外学生。
最后,刘娟教授总结了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之处,如:对接国家战略,聚焦复合型区域国别人才需求,具有战略前瞻性;打破学科壁垒,创新非实体研究机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开创性;人才培养多元化,国际交流多样化,人文交流特色突出等。
主旨发言主持人隋然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徐来娣教授(南京大学)对刘娟教授的发言做出了点评。徐来娣教授指出,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俄语+俄罗斯学”的课程结构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对国内其他综合类院校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隋然教授则对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强调了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对国内其他研究机构的示范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