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王蔷、陈则航教授率“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英语学科学员广东访学交流
发布时间:2017-01-12     浏览次数:

2016年12月21日至12月26日期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组织北京市“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 北师大培养基地第三期学员、学科导师等共计37人赴广州、顺德、深圳三地的优质中学进行观摩访学。英语学科王蔷教授和陈则航教授两位学术导师,朱丽萍老师和刘莹老师两位实践导师,以及张秋会、刘海英和关媛三位学员参与了此次活动,有效促进了学员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帮助实现了教育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和升华。

23日,访学团来到广州名校执信中学。整体活动由广州教育研究院的陈皓曦老师主持。上午来自执信中学的青年教师黎洁媛老师和来自北京市第二中学的焦世强老师分别就人教版教材模块二第五单元的阅读文本进行了各有特色的教学展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仅就乐队的话题拓宽了知识,更在思维上得到深度启迪,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两个教学设计上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最后王蔷教授做了精彩的点评。王老师认为这是一次高质量的同课异构活动,非常精彩。第一,两位教师都做了比较充分的文本分析,挖掘了文本背后的深层意义,并且依托于文本的内容设计了精彩的教学活动。第二,两节课都成功从学科知识教学转向学科育人,培养了学生的文化品格。教学触动了学生的情感,学生从内到外有感而发,这些恰恰是课堂上最美的地方。下午,来自广州的近100名教师在广州十六中聆听了王蔷教授的讲座——立足文本解读,培养核心素养。王老师用两个小时的时间,用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诠释了文本解读对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重要性,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



24日,英语学科学员在容山中学进行了交流。关媛老师代表英语学科的三位学员首先就容山中学的教学观摩课进行了点评,之后结合在北师大基地的学习研究,做了题为《做好文本分析,优化教学设计,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交流和现场互动。受访学校的老师们表示这次交流的课例丰富,干货很多,受益匪浅。



26日,访学团走进深圳名校深圳中学。这次交流活动也是“深中华诞70-校园与校缘文化年”的系列主题活动之一,由深圳市高中英语教研员王卫华老师主持,全市400多名英语老师及外省同行共同参与了观摩和交流。本次展示课的文本是人教版第二模块第三单元的主课文“Who am I?”,话题是Computers。来自深圳中学的李温和老师偕同北京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周雯老师展示了两节精彩的阅读课。两位青年老师通过对文本的不同解读,设计了风格迥异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思辨。李温和老师有丰富的全国大赛经验,她结合媒体技术,利用iPad组织学生画出具有个性化的思维导图。周雯老师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沿着文本的主线逐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两节课中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都充分体现了学习和思考的过程。

课后,听课教师代表先后交流了各自的感悟与收获。陈则航教授作了综合点评和教学指导。陈教授认为,两节课都有值得大家学习的精彩之处,两位老师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对于文本的深层挖掘都很有价值,并且各有侧重。李温和老师借助iPad,对于文本的细节进行解构再解构,让学生提出对这一文本的重写思路,从而展示其对这一话题的深入思考,其中小组之间对思维导图的评价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周雯老师借助传统黑板完成和学生的互动;老师先引导学生提取表层信息,之后启发学生思考文本中的“I”(即computer)身份和价值的变化,最后通过诗歌引发学生对人与电脑之间关系的思考。此外,陈教授还结合两节课的具体操作环节提供了非常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比如,如何更好地放手促进学生的生成,如何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内化文本内容等。这两节课在深度研究文本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和思考的空间,这一点给了我们很多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