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9月7日上午,北师大与丰台区合作的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科能力评价及教学改进”(以下简称“学能”项目)及“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模式研究”(以下简称“骨干教师”项目)2018-2019年度项目总结会暨新学年项目启动会在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隆重举行。北师大九大学科专家团队,以及丰台区各学科教研员、学校教师代表出席了大会。
上午是九大学科大会,由丰台分院曾拥军主任、崔志钢主任主持,相继由北师大学科团队代表罗莹教授和王健教授发表了学能项目和骨干教师项目的总结报告,以及四位学科教师代表分享参加项目的历程及成果。最后丰台分院院长支梅总结发言,提出教学改进项目在教学实践中意义重大,关系到学科素养如何在课堂中落地,促进教研员、教师的职业发展,并期望项目在学科专家、教研团队等的参与下越来越好。
主会场结束后,下午英语学科分会场在315教室开展,由教研员付绘老师主持。出席会议的有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陈则航教授和英语学科市区骨干教师、新秀教师、北师大四附中、右安门外国语学校英语教师等。
首先,“骨干教师”项目学员北京第十二中李艳老师发表题为“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书写师生精彩人生”的汇报。李老师开展了课内和课外阅读圈融合,研修成果显著,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堂”,建构一支高水平的英语组团队。研究的幸福之旅,实干彰显担当。
随后,丽泽中学杨甜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收获:导入部分简明扼要切入主题;安排合理的教学活动,注重学生自身经历与文本内容的结合;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用英语输出。杨老师指出,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学会放手。
丰台八中未红叶老师借用“七化”总结了改进经验:文本分析深入化;教学活动情境化;教学方式问题化;教学步骤滚动化;教学知识结构化;教师引领宽松化;育人价值的潜移默化。
丽泽中学牛秀青老师借助真实生活材料,带领学生体会、领悟课本生词。针对课堂活动设计;尝试了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课本主要内容与结构。牛老师总结到,语言的理解、运用得基于情境,才有真正的交际性、目的性,学生才有表达欲望。
丰台八中李阳老师总结了以下三点主要收获: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体现六要素整合的学习活动观;基于学生已知,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获得;关注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五位教师汇报后,陈则航教授进行总结发言。陈老师感谢了丰台教研团队及改进老师的全力投入,李艳老师带领团队的发展,追求卓越的心是支撑自己不断提升的动力。四位教学改进教师反复修改教学设计,在辛苦付出的过程中收获了专业能力的提升,同时带来了学生学科能力的发展。
最后,教研员付绘老师对北师大专家团队表示了感谢。改进教师经历了艰辛,经历了对自己教学习惯的怀疑与挑战,但是当她们自信地呈现自己转变的时候,能够看出来她们是幸福的。她们改变的不只是一堂课,更是深入的教学理念。期望教师们有志于做一个“明师”,体会到职业幸福感,一起在丰台区努力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