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10月14-15日,由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培育基地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教育部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俄语教学指导分委会、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共同主办的 “俄罗斯学”研究生国际学术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办。这是北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为培养“俄罗斯学”复合型人才而举办的国际青年学术论坛,在青年学子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今年已经是第六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江西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十余所国内外知名高校的青年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以“一带一路国家青年的文化互视与互识”为主题。莫斯科师范大学柯列斯尼科娃( С.Колесникова)教授、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战略研究所恰尔巴耶娃(А.Чалбаева)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李永全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院长黄玫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隋然教授、外交学院俄罗斯中心主任谭继军教授、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际教育中心主任廖正定教授、以及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的各位专家们出席了此次论坛并担任评委。
论坛由李永全研究员和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分党委书记、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刘娟教授致开幕辞。李永全研究员指出,本届论坛主题“一带一路国家青年的文化互视与互识”体现了三个关键点:一带一路、青年与文化。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应加强务实合作,着重培养综合性人才,保持民族文化特色,求同存异,共谋发展。
刘娟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俄罗斯研究中心自2012年建立以来,各位专家着力培养综合性、战略化的区域国别人才,在各领域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此系列论坛已经举办到第六届,将来还要继续举办下去。在此过程中论坛的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强,并且具有较强的学术延续性。同时还指出“一带一路”文化的互视与互识主要在于青年学者,民族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自信。
本届学术论坛宣读论文共计三十余篇,横跨社会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学、哲学、教育学、艺术学、新闻学、国际关系学等多个学科,充分体现了论坛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宗旨。
在主旨发言环节,恰尔巴耶娃研究员高度评价了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的友好关系。她指出,中吉外交历史悠久,是互相尊重的战略伙伴,丝绸之路经济带更是使两国关系趋于紧密。
在接下来的五场发言中,来自10所高校、9个学科的青年学者分别就“一带一路”国家青年的文化互视与互识、“一带一路”国家青年的文化公共空间、“一带一路”国家青年与国家形象、“一带一路”倡议与文化动力等议题展开了探讨。发言后他们回答了各位专家的问题并就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互动。
闭幕式上,北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李兴教授对此次论坛做了总结。他高度评价参会青年学者的发言,并鼓励青年学者继续前行,深入研究,并宣布今年俄罗斯中心四个研究项目主题,欢迎青年学者自主申报。
经专家研究,本届研讨会评选出最佳论文奖和优秀论文奖,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荣获“最佳组织奖”。与会专家为获奖人员颁发了获奖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