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珠两地青年教师互动论坛圆满落幕
2025年7月2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精心策划的"京珠两地青年教师互动论坛"在北京校区后主楼1020会议室及线上腾讯会议平台同步举行。本次论坛作为学院“学术新势力·春华计划”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搭建跨校区学术交流平台,凝聚青年力量,激发科研活力,共绘外语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论坛吸引了来自北京校区和珠海校区的60余位师生代表参与,还有一些校外的老师和同学们在线一起学习,充分展现了论坛的广泛影响力。
论坛开幕式上,院长苗兴伟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苗院长从学校"两翼一体"的办学格局出发,深入阐释了京珠两地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他指出:"本次论坛不仅是学术交流的平台,更是青年教师展示风采的舞台。通过这样的互动,我们期待能够激发出更多创新火花,为外语学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论坛采用"主题报告+专家点评"的创新模式,分为上下午两场,上午场由副院长孙晓慧教授主持,下午场由副院长王德亮教授主持,论坛涵盖翻译研究、外语教学、语言测试、数智文旅等多个前沿领域,六位来自不同研究领域的青年教师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
北京校区的吴素梅老师通过混合现实技术的教学案例,展示了科技赋能外语教学的最新成果;倪奥华老师基于大规模实证研究,揭示了学校环境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影响;欧萌莲老师则从旅游俄语课程入手,探讨了外语教学与数智文旅的深度融合。
珠海校区的潘韩婷老师系统构建了翻译研究的话语分析综合模式,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李嘉竞老师通过追踪研究,深入剖析了中国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机制;戚诗炜老师则聚焦汉语二语词汇测试,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效度验证方案。
论坛特别邀请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姜峰教授和北京邮电大学郑春萍教授担任点评专家。两位专家不仅对每场报告进行了专业细致的点评,更从学术视野拓展、研究方法优化、成果转化应用等多个维度,为青年教师提供了极具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在专题工作坊环节,姜峰教授主持的"论文写作与发表工作坊"通过案例分析,系统讲解了论文写作和国际期刊投稿的策略与技巧;郑春萍教授则通过"青年教师在职发展工作坊",分享了国家级课题申报和团队建设的宝贵经验。工作坊采用互动研讨的形式,现场气氛热烈,与会教师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闭幕式上,学院党委书记艾忻对论坛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她特别感谢两位校外专家"传经送宝",并寄语青年教师:"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京珠两地的学术联动,共同打造外语学科发展的新高地。"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京珠两地青年教师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更通过跨校区、跨领域的深度对话,探索了外语学科创新发展的多元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