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我院举办功能语言学京师讲坛(第八讲)
发布时间:2019-11-21     浏览次数:

      为纪念伟大的语言学家韩礼德先生,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举办系列“功能语言学京师讲坛”,邀请海内外在功能语言学界获得杰出成就的学者,传播功能语言学的思想,探讨功能语言学前沿话题和最新研究发展,推动中国的功能语言学研究走向世界。京师讲坛先后已邀请北京大学的胡壮麟先生、香港理工大学的Matthiessen教授、华南农业大学黄国文教授,悉尼大学马丁院士。悉尼大学Karl Maton教授,东安格利亚大学Ken Hyland教授等知名学者。本次讲坛学院邀请了香港城市大学的Jonathan Webster教授为我们带来功能语言学京师论坛第八讲。于晖教授主持本次讲座并致辞。

      Jonathan Webster教授本次讲座的主题为“What Happens When the Demands of the Register Do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ntext?”。讲座一开始Webster教授简短介绍了香港城市大学的韩礼德中心,随后向大家阐释了“appliable linguistics”和 “applied linguistics”的区别,指出一个理论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适用性,即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的能力。

      讲座的主体部分一开始,Webster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register的概念,随后用一个法庭上诉成功的案例生动细致地展示了register与context之间的对应关系。在Webster教授所介绍的案例中,被告人语言不通并且无专业口译人员协助,在公布判决证据时无法获得完整准确的信息,初始判决被定为有罪。Webster教授从五个方面,即speed of delivery,grammatical complexity, lexical density, ambiguous reference来分析法官的庭审语言,证明法官宣布证据时的发言难度极大的超过了业余翻译员的翻译能力,造成了被告和法官之间的无效沟通。Webster教授建议道,庭审总结证据时可以通过改变语式、提供文字版文稿、减少法律术语、简化小句结构的方式来优化与译员、被告人之间的沟通。语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改变register中的field, tenor, mode来与之相适应。讲座最后,Webster教授再次强调了理论帮助我们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性。

      讲座结束后,部分教师、学生和访问学者与Webster教授提问交流,并合影留念,感谢他为大家带来精彩纷呈的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