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语言学京师讲坛(第十八讲)顺利举行

为纪念伟大的语言学家韩礼德先生,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举办系列“功能语言学京师讲坛”,邀请海内外在功能语言学界获得杰出成就的学者,传播功能语言学的思想,探讨功能语言学前沿话题和最新研究发展,推动中国的功能语言学研究走向世界。

京师讲坛先后已邀请北京大学的胡壮麟先生、香港理工大学的Matthiessen教授、华南农业大学黄国文教授,悉尼大学Martin院士,悉尼大学Karl Maton教授,东安格利亚大学Ken Hyland教授等知名学者。本次讲坛外文学院邀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冉永平教授为我们带来功能语言学京师讲坛(第十八讲)。苗兴伟教授出席本次讲座并致辞,于晖教授主持本次讲座并致辞。

本次讲座的主题是“人际关系问题的语用学研究”。冉永平教授从语用学研究议题的多视角特征切入,指出当前语用学的研究转向,即从语言问题转向与人、社会等相关问题,如人际关系的建构与管理。在此背景下,涉及人际信息、人际关系处理和管理的人际语用学从本世纪初以来成为语用学研究的专门议题。与以往语用研究强调人际问题作为影响语言使用的语境因素,关注交际中的个人需求和个体期望不同,人际语用学从交际效果或交际目的角度看待人际关系,从建构主义视角看待交际双方共同构建的人际意义,强调人际关系的“双向性”和“他者性”,并由此引发关系建构中人际关系能力问题的讨论。

鉴于人际关系能力的普遍性以及人际关系在人类关系中的重要性,人际语用学可以被当做一种看待社会的互动视角,人际关系应成为语用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焦点。人际语用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超越语言本身,认识和理解社会关系以及人类关系,从而实现语言研究的“超目标”。冉永平教授强调人际语用学研究在关注人际关系相关共性的前提下,还应注重特定交际活动的特殊性和本土性,其研究团队在汉语文化语境下关于“人情原则”的讨论就是一个重要尝试。随后冉教授给出国际政治交流以及日常对话中涉及人情原则的实例,由此证明了不照搬西方学者理论模式,基于本土化元素,创新汉语人际语用学研究的可行性。

最后,冉永平教授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强调语用研究应突破语言语用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研究的传统视域,建构人际关系的语用理论模式;同时,语言研究应转向和语言使用有关的人类问题和社会问题。讲座结束后冉教授针对听众提出的人际语用学研究的语料收集、研究焦点和研究局限等问题给出深刻而细致的回应,参会老师和同学们都受益匪浅。

0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