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语言学京师讲坛(第十一讲)顺利举行

      为纪念伟大的语言学家韩礼德先生,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举办系列“功能语言学京师讲坛”,邀请海内外在功能语言学界获得杰出成就的学者,传播功能语言学的思想,探讨功能语言学前沿话题和最新研究发展,推动中国的功能语言学研究走向世界。

      京师讲坛先后已邀请北京大学的胡壮麟先生、香港理工大学的Matthiessen教授、华南农业大学黄国文教授,悉尼大学马丁院士,悉尼大学Karl Maton教授,东安格利亚大学Ken Hyland教授等知名学者。本次讲坛外文学院邀请东北师范大学的杨忠教授为我们带来功能语言学京师论坛第十一讲。于晖教授主持本次讲座并致辞。


      本次讲座的主题是“语篇对等翻译的三维参照——以《白马论》英译为例”。本研究尝试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言—语篇并协互补观为基础,将翻译视为语篇再生过程,将语篇意义对等解释为原作与译作语篇性质相同。

      首先,杨忠教授对“对等”内涵的不同诠释进行回顾梳理,并指出基于语用学言语行为理论的“对等”观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基于Hatim & Mason的三维模式及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实例化理论,杨忠教授提出语篇翻译的三维参照系。杨忠教授强调若想达到语篇意义对等,译者需从交际互动、语用行为、符号资源等维度深入分析源语语篇、构建目标语语篇。

      最后,杨忠教授基于三维参照系,对《白马论》的英译过程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阐释。《白马论》的英译过程表明,这种多维参照有助于译者分析、理解原文,也有助于目标语语篇对等意义的构建。


      讲座最后部分,部分教师、访问学者、学生向杨忠教授进行提问,并就三维参照系的维度取舍及三维参照系的普适性等方面进行交流。于晖教授最后针对本场讲座进行总结发言,梳理概括杨忠教授讲座的内容及意义,并鼓励现场青年学者和学生开阔研究视野、敢于科研实践。会后大家合影留念,再次感谢杨忠教授为大家带来如此发人深省的讲座。